2022年01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同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青春在读书中闪光——访大同市90后作家董晓琼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孙明月 发布时间:2018/3/29 16:02:00

——访大同市90后作家董晓琼

 


室内整齐、简洁、干净,窗台上几盆开得正艳的花与地上的写字桌以及书柜里的各种书籍,给人一种宁静、闲逸、清雅的感觉。这便是董晓琼的书房。

走近这位90后小伙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成熟、稳重、谦和。之前看过他的一些作品,用一位作家的话说:董晓琼的作品有亲和力、有感染力、更有吸引力,如果只从作品上来看,很难相信,这些作品竟是出自一位90后作者之手。的确,同董晓琼的一番交谈之后,让记者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确实有些不简单。

采访中了解到,董晓琼目前已写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等。让记者感到诧异的是,以他现在的年龄和经历,是怎么“拿下”那些作品的?董晓琼说,这得感谢他所看过的那一摞又一摞的书。董晓琼写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在小学四年级,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字都没识几个,看过的书加起来都没自己个子高,但就是在那样边看、边学、边写的情况下,最后竟完成了一部十多万字的神话小说《莲花童子》。上初中后,校刊编辑老师以特刊进行了选登,当时在校园里轰动不小。后来董晓琼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文学艺术创作征文大赛中获奖后,有人问他写作技巧,他说除了稍稍具有那么一点写作天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读书中学来的。

翻看董晓琼的书柜,书的种类很多,有文学的、医学的、时政的、影视艺术的、专题评论的,不过细心留意会发现,那么多书中,文学和中医学的书就占了将近一半儿。问其原因,董晓琼说,之所以看这两类书比较更多一些,是因为他觉得文学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多看一些传统文化的文学书籍,有益于自己成长成人。而中医学,是救死扶伤的,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后人有义务也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网络的兴起,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正在悄然间转变着。与时下低头玩儿手机、看电子书的年轻人相比,董晓琼似乎显得有些“落后”了。他告诉记者,自己身上传统的因素可能比较多一些,阅读上,还是喜欢捧着一本书坐在那里静静地看。清茶书香的意境,网络阅读中很难体会到。但董晓琼也不排斥网络阅读,他说,只要是好书,能够开卷有益的,阅读形式不重要,关键是通过阅读能够把书中所学到的正能量再传播出去,那才是读书的根本所在,那也是读书中最大的收获。他的一些散文被图文并茂制作成系列微信发出去后,反响很好。这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的功效,便是得益于了网络。鉴于此,董晓琼创办了自己的个人文学公众号《小草文学》,让文学通过网络更好的传播交流。



谈到自己出版的长篇小说《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时,董晓琼脸上有了笑意,他对记者说,这也是他在读书中的收获,每次读有关青春题材的文学作品时,总会有所触动,于是,他便写了这部长篇,用文字和语言记录那些流逝的青春岁月。

董晓琼说,其实生活也就如同一部书,经历便是对生活的阅读。那些文字书籍是人生读书的理论版,现实生活是人生读书的实践版,将两者融合,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董晓琼简介:董晓琼,男,1991年11月出生,山西省阳高县人,中共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网络文学社副社长,阳高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文学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性文学艺术创作征文大奖赛中获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岁月有痕之流逝的青春记忆》,电影文学剧本《雪情》《我的少年梦》《父母》《玉箫龙》《草根暴发户》等。2015年获大同市“最美读书人”称号。

来源:山西经济网  /尚振晋

责编:孙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