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
从“山、水、湾、镇”休闲游到阳阿古城的声名鹊起,从连年举办“太行神韵•记住乡愁”摄影展到“江山多娇•国际航拍摄影大赛”永久落户栖龙湾景区,再从眼花缭乱的灯展、非遗展、擂台赛到前波接后浪的梨花节、油菜花节、香椿采摘节、黄瓜采摘节、鲜果采摘节……泽州,因势利导,正全面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大步跨越。
泽润天下 州藏古今
泽州,泽润天下,州藏古今,天设地造,人文繁盛。该县现有文物景点161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9处,省级文保单位7处。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4个,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15个。有旅游景区7个,星级饭店5家。
泽州,山水奇秀,风光旖旎,物阜民欢,绿意盎然。不仅是“全国小麦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优质小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还曾先后荣获“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部地区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等众多荣誉称号。
立足本土实际 推出八种旅游模式
近年来,泽州县紧紧围绕构建“两带四板块”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长河经济带、丹河生态经济带和巴公循环经济板块、金村低碳经济板块、南村铸造经济板块、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经济板块,“无心插柳”地构建了八种旅游模式。
远古神话游——以“女娲补天”神话发生地金村镇浮山娲皇窟、“大禹治水”发生地金村镇丹河龙门峡、柳树口镇紫金山“三藏取经”摩崖造像、“三姑发水淹怀庆”三姑泉为代表,掀起了“探源远古神话发生地、感悟先祖对自然界的尊崇与敬畏、了解华夏文明历史进程”的热潮。
星宿文化游——以府城玉皇庙“二十八宿”雕塑为原型,以珏山星宿文化体验园为基地,四路并进全面提升动漫、网游、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致力打造中部地区动漫创作基地,有效加深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仰观宇宙、俯察地理”的了解与探索。
文化科考游——充分发挥大阳汤帝庙、冶底岱庙等国保单位的引领作用,深度开发娲皇玉、泽州铁器、剪纸、面塑等旅游产品,扎实开展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和保存工作,注重泽州鼓书、四弦书、八音会、面塑、根雕等艺术传承,促进了文物、文化、旅游业的有机融合。2015年,中央电视台专程赴珏山景区对双峰捧月和祭月、拜月、赏月、颂月进行了专题拍摄,揭秘了千百年来经久不息的太行中秋习俗,掀起了文化科考热潮。
自然山水游——东四义至白马寺20公里绿道建成并投入使用,山里泉旅游景区正在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聚寿山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审,大东沟镇可寒山、李寨乡栖龙湾、大箕镇老翁山等加快开发力度。珏山景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太极湖、丹河大桥、青莲寺和珏山景区已连接组合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有山有水有道有佛,不仅成为晋城当地人中秋赏月、参禅问道的圣地,同时,也成为周边人群恬然闲适的乐土。
民俗风情游——以周村、高都、柳树口、大箕、晋庙铺等乡镇丰富的古村落为依托,建成百余家“农家乐”,黄围、道宝河、白铁河、石淙头、下町、后山等特色乡村游方兴未艾。黄围村荣获“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望头村“盛世梨园”等6户农家乐荣膺国家级“金牌农家乐”,7人荣获国家级“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乡村生态旅游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农业观光游——依托名优农产品“泽州红山楂”“大兴小米”“南义城红薯”“巴公大葱”“盛东蔬菜”“桂核圣女果”“张八苹果”“鲁村纯粮酒”等,发展了一批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水北村梨花节、后山村桃花节、东四义村油菜花节、沟东村蔬菜文化节、葛万村鲜果采摘节、郭背村香椿采摘节声名远播,通过花为媒、菜为媒、果为媒、粮为媒,有效促进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农旅一体”大发展。
休闲娱乐游——连续举办了四届“太行神韵•记住乡愁”泽州乡村摄影展,“忆乡愁美韵、品泽州文化、赏古镇风情、尝精美小吃”,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去年,还举办了首届“江山多娇•国际航拍摄影大赛”,大赛组委会确定,颁奖仪式永久落户栖龙湾景区。中央电视台录播了《中国古镇•走进大阳》,《人民日报》对大阳手工制针流程、二鬼扳跌、彤康山楂酒等予以了专题报道,使泽州蜚声大江南北。
红色足迹游——南村镇东常村、李寨乡土岭村、川底乡寺河村、山河镇西山村等先辈曾经浴血奋战之地先后建起十几个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循红色足迹,助泽州发展”特色游,弘扬了主旋律,提振了精气神,凝聚了正能量。
2015年,李寨乡与山西国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3亿元合作协议,联合开发栖龙湾景区;大阳古镇与北京立根集团、博雅集团签署5亿元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阳阿古城。去年该县共接待游客605.1万人次,同比增长13.6%;旅游总收入53.58亿元,同比增长16.06%。
古韵泽州 全景展示 步步陶然 处处丹青
今年一开春,泽州县委、县政府提出:瞄准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省“全域旅游特色县”和太行山区旅游强县目标,不断完善“三镇一廊五景百村”建设,全景展示古韵泽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力争到2020年,使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三镇一廊五景百村”:“三镇”,加快大阳古镇、周村古镇、高都古镇整体开发力度;“一廊”,着力打造20公里丹河生态旅游文化长廊;“五景”,完善珏山、山里泉、栖龙湾、聚寿山、可寒山五大景区设施建设,强化科学管理;“百村”,巩固提升100家农家乐。
风帆启航再驰骋,大海扬波作和声。泽州县旅游文物部门一班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五路并进,着力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
全域布局景区景点,加快“两带四板块”旅游连片开发。丹河20公里生态文化产业带,重点打造任庄水库、龙门湿地公园、浮山、丹河峡谷、珏山和围滩等六大核心景观。长河旅游经济带,加快开发“九州针都”“行山虎城”古镇观光,完善“二鬼板跌”“闹社火、耍红火”节庆演出及手工制针、上党八音会、剪纸、面塑等非物质文化传承演示,全面提升周村水席、大阳馔面等特色餐饮,有效形成大阳古镇至周村古镇旅游产业经济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南部山区乡村旅游,加快构建以山里泉、聚寿山、磨滩、栖龙湾为龙头的“农旅一体”新格局。
全面创新管理体制,实现县域旅游协调管理综合化。着力推动旅游业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结合,加快推进旅游企业在线服务、网上预定、网上支付、网络营销,全面提升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旅游服务与管理智能化。
全力发挥“旅游+”功能,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旅游+文化”,围绕佛(道)教圣地、丹河文化、山水风光、古镇历史、红色主题文化和二十八宿、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积极开发影视、演艺、出版、娱乐、动漫及文化主题公园,不断提升“古韵泽州”品牌美誉度。通过“旅游+体育”,加快建设城郊休闲带、慢行绿道、登山步道,积极筹建石淙头、高会、罗河、玛琅、拦车等自驾营地和窑掌、赵良、曹河、拴驴泉、道宝河等野营营地建设。通过旅游+农业,着力培树2个特色旅游名镇、15个乡村旅游点、300户星级农家乐,打造一批生态庄园、乡村客栈、农业观光园。通过“旅游+精准扶贫”,全面展示“一村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专业村。通过旅游+工业,拟开发煤矿探险游、拴驴泉水力发电观摩游、彤康酿造体验游、娲皇玉制作游等一系列旅游景点。
全民参与旅游产业,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拟引入PPP融资模式,鼓励国内外和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开工建设了东四义至金村龙门、伊侯山至李寨、南部山区3条绿道,加快“泽州四弦书”“泽州秧歌”“泽州面塑”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建设,着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加快向“商、养、学、闲、情、奇”新业态迈进。
今年“五一”,第五届泽州乡村摄影展暨丹河龙门湿地公园油菜花节又紧锣密鼓拉开序幕……
春到泽州,草长莺飞,北原染绿,南关雄险。太行峡谷行,悬泉飞漱,山河壮美;丹河湿地园,百鸟啁啾,芦苇成荡。李寨梯田花海,美不胜收;彤康山楂干红,全球加冕。天井关前,孔子遗辙沐春风;羊肠坂道,艰哉巍巍换人间。蔺公庙、周处墓、碗子城、孟良寨、北齐长城、明清古堡、太行忠义社、萧后点将台、苇町兵工厂、大阳枪械所……察前人征战惨烈辉煌,谱今日全域旅游华章。
循古道、觅真迹、评典故、明大义、悟春秋……泽州,浩如烟海,灿若星辰;
逛古镇、进农舍、聊桑麻、品美食、话沧桑……泽州,质朴亲切,笑迎八方。
(文/徐军利 图/马振波)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