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郑小勇,石楼县灵泉镇刘家塔村的村民都很熟悉,他是石楼县益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一个从十几岁就在外闯荡的年轻人,而且还是石楼县的劳动模范。这个朴实憨厚的山里汉子,没有太多的狂言傲语,却有如铁般坚强刚毅的性格,一心向前的干劲,凭着这股干劲,这个年轻人带领村民们从贫瘠的土地中刨出了“金娃娃”,念活了“药材经”,成为了石楼县药材种植的致富带头人。
看准时机踏上药材种植致富路
十余年的辗转生活让郑小勇感触良多。“十几岁就出来了,当过汽车修理工,跑过客车,卖过衣服,开过手机营业厅,能挣钱的活我都干!”郑小勇坦言,他从小就有创业梦,小时候家里穷,为此没少受苦、挨饿。长大后,看到家乡许多父辈还在为温饱发愁,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折腾了不少行当,换了不少地方,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郑小勇决计选定一项长久事业。然而“创业”二字,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要着手,谈何容易?该干什么好呢?郑小勇犯了愁,北上南下四处考察。半年的时间,郑小勇考察过养殖业,比如养鸡、养牛等项目,就连大棚温室蔬菜种植项目也先后考察过,却仍然找不到头绪。2012年初,一次偶然的聚会,郑小勇听朋友说中药材种植项目在国内有巨大潜力,而且目前各级政府都有很多的优惠帮扶政策。于是郑小勇心动了,他开始研究石楼的气候、地形、地貌、耕地等自然条件是否适合种植中药材。
人们都说,成就一番事业,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而郑小勇也成为了机遇中的一名幸运儿。石楼全县有耕地42.15万亩,因受流水侵蚀、冲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无法搞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却不易形成积水,而且土质呈中性和微碱性,很适合中药材种植。尤其是石楼县灵泉镇刘家塔村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种植黄芩、柴胡这些药材,可谓是得天独厚。几番思忖后,郑小勇决定,扎根山乡,一门心思种好药材。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石楼县益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顺利运作起来。
统一服务催生发展经济新动能
几年来,郑小勇带领益民药材专业合作社成员,多次上北京,下广州,拜名师,访专家,参观各类药材生产基地,了解大型药企采购药材情况,参加各种药材论坛会议,从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带动周边乡镇及周边村农户种植中药材。合作社为他们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并免费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还为他们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为了确保中药材“产量上得来,销路出得去”,合作社还建立了收购平台,为中药材种植户提供销售服务,解决了当地中药材种植户过去不会种、销售难的问题,这样一来,周围的种植户就吃了“定心丸”,大家抱团取暖、连片发展的信心更足了。郑小勇说:“我们合作社还与种植户签订了订单回收协议,采取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提供种籽、化肥,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这样,不仅保证了药材质量,也激发了村民大面积种植药材的积极性。”
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郑小勇非常清楚业务培训的重要性。针对种植户技术水平低、思想观念旧等问题,郑小勇和同事一起定期邀请农科院专家、全市知名科技特派员等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政策宣讲活动。“现在我们老两口跟着合作社种药材,不仅学会了一些技术,而且每人每年比以前多挣3000多元,这就够我们老两口花了。”刘家塔村贫困户刘保元高兴地说。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跟着自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自己的事业已经开始产生辐射带动效应,郑小勇打心底里高兴,用他的话说:“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挣不了大钱,只有带上老百姓才能真正做一个从内到外的富人。”在他的信念里,带动更多的家庭致富才会让人生变得高大而有意义。
带领群众共同开启幸福门
经过曲折和漫长的摸索之后,30出头的郑小勇在自己的中药材种植之路上越走越顺。种植中药材的成功也引来了周围群众羡慕、赞叹的目光。郑小勇说:“我要带动村里的乡亲们一起种好中药材,让大家一起致富。”于是,他积极号召村里留守在家的乡亲们发展中药材种植。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周围村也有100多户村民都在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高达7500余亩,成为石楼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这让很多村里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有事做,有钱赚。2016年,三年生黄芩、柴胡1500亩获利500余万元,38户贫困户靠种植中药材增加纯收入6000元,找到了致富新门路。
郑小勇常说,人人都知道成功需要占据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在全市上下实施的“8+2”农业产业化政策中,中药材产业为八大产业之一,给自己提供了难得的“天时”。作为新产业、新门类需要示范带动,郑小勇的中药材种植项目也已经纳入了“吕梁市林下中药材种植发展项目”,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起,县农委以益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向全县推广药材种植3000亩。郑小勇本人也被评为石楼县“劳动模范”、石楼县“十大杰出青年”,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得到了应有的殊荣。
“到2018年五年规划期满时,合作社自身种植中药材能达到10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50000亩,这样我们甚至可以带动全县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眼下,我们正在积极筹备创办一个药材粗加工厂,成立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规模上来了,争取把我们的药材卖到同仁堂去!”谈到今后的发展,郑小勇不无憧憬地说,“病者靠良医,良医需良药,希望中药材种植能帮助更多农民开启致富门,踏上幸福路。”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