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讯 近日,大同市北村种植大户程先生带着乡政府和大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参观了他承包的土豆田。2022年,他积极参与大同农商银行“整村授信”,成功启动了土豆种植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效益。今年,程先生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不足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扎实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近年来,大同农商银行“三农”(乡村振兴)事业部组织客户经理主动深入各行政村,了解农户信贷需求。办贷中心二部客户经理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程先生的实际情况后,通过“晋享贷”线上平台审贷、自动化审批,在几个工作日内便为其成功发放了20万元信贷资金。此举不仅帮助程先生顺利开启春耕工作,还引进了先进农机播种,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作为服务乡村振兴主办行,该行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稳产保供要求,积极探索支农惠农“数字化”模式,赋能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做优做强线上支付。该行加强网银与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晋享生活等平台的功能对接,通过模块交叉强化渠道间的引流和互动,把线上平台打造成服务客户的“超级入口”。截至目前,该行个人网上银行注册用户8916人次,个人手机银行注册用户126242人次,微信银行绑定量达192344人次,晋享生活注册用户112916人次,线上支付在各行政村村民间广泛普及。
二是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加强营销专班、零售业务部、信贷管理部、电子银行部等业务联动,强化账户、收付、融资、银行卡等多种数字化服务的组合输出能力,加快产品场景化、互动式营销。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整村授信资金4.87亿元,投放精准扶贫资金2.42亿元;今年以来,发行信用卡5229张,办理晋享e付收款二维码2472个,在各授信现场会、动员会进行直播10余场。
三是提升基层智慧管理水平。增加乡村网点数字化工具配备数量,提升网点智慧管理、智能营销水平,强化网点营销功能,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发展;已在全部39家农村金融服务站普及智能机具、自助发卡一体机、智慧平板,潜移默化地培育村民自助办理业务的意识和能力,极大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碳排放权等新型质押方式,扩大担保物范围。例如,该行推出的“活体抵押贷款”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风险分散和融资增信功能,银行、保险、担保公司三方合作,三方共同对活体抵押物的价值及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得出科学的评估结果,确定贷款授信额度,解决价格风险评估难的问题。(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