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5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阳泉市用数字技术服务“三农”纪略
本报记者 郭强
阳泉天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5G+智慧养殖项目,为养鸡场筑起了“智慧巢”、装上了“智慧脑”、换上了“智慧芯”。 陈璐 摄

阳泉市的农业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耕地面积少,这是其所短。二是富硒土壤多,这是其所长。如何让硒资源变硒产业,在全省实现差异化发展?阳泉市的答案是,走一条农业“特”和“优”之路。

那么,这条“特”和“优”之路的引擎是什么?阳泉市盯上了数字技术。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升级

清明一过,漫山遍野的连翘就把平定县里洪水村装扮得生机盎然,许多村民开始采摘第一茬连翘叶,然后赶在当天制作成连翘茶。

平定县连翘资源丰富,传统交易方式工作效率低、资源整合难、供需衔接难。现在,平定县连翘产业数字化平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农户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打开“翘益农”微信小程序,成交信息、供需大厅、成交大厅等子模块一目了然,收购商、村集体、成交单价、成交总价、成交时间以及七日最高单价、七日最高总价、七日平均单价等信息清楚明了,农户、收购商可以发布信息,便于双方互选。平台还可以吸引其他省、市农户或收购商参与交易,提升平定连翘在全国的影响力。

富硒连翘茶产业只是阳泉富硒产业的冰山一角。记者从阳泉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市今年将持续发力,通过全方位布局、立体化开发,建设“一链一镇一区”,集聚“产业链”、提升“镇能量”、打造“优势区”,培育“特”“优”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阳泉市力争富硒产业基地规模突破10万亩,富硒产业经营主体突破300家,富硒全产业链“链主”企业达到11家,“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达到40家,富硒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其中,建设富硒杂粮标准生产基地10万亩,富硒连翘茶标准生产基地6000亩,富硒薯类标准生产基地1500亩,富硒水果标准生产基地2000亩,富硒蔬菜标准生产基地300亩。

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数据要素与农业全过程有机融合,阳泉市传统农业正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5G+开启农业新时代

在阳泉市高新区杨家庄乡高垴庄村庙岭,阳泉天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龙江带记者一行参观了天龙生态农业公司5G+智慧养殖项目。鸡舍内安装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时长及强度等环境指标实时在设备上显示。当某一项指标低于或者超过设定范围,系统会自动启动调控设备,直至指标恢复正常。“阳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我们公司此前就采用了数字养殖技术,率先搭上了数字农业的快车,为养鸡场筑起了‘智慧巢’、装上了‘智慧脑’、换上了‘智慧芯’。”陈龙江说。

平定县冠山镇王家庄村的蔬果种植大棚里,藤绿果红。一个占地3亩多的四季蔬菜大棚里,除了栽苗、采摘,其他各环节几乎不用人工。育苗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大棚管理则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任建华介绍说:“大棚里的智能补光灯、智能通风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用手机都能操控。”

蔬果种植大棚里,物联网设备成了农作物的“保镖”,实时监测蔬菜生长情况;蛋鸡养殖场里,智能喂料、清理、包装设备“一键启动”,让养殖更轻松;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这样的农业模式,着实让人开了眼界。“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用工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让农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让农业产业更高效,也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阳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立彪说。

数字技术“大显身手”,“数字农田”“无人农场”“智慧渔场”等场景相继涌现,阳泉的“土特产”也随之增加了不少:银耳、火龙果、羊肚菌、“阳光玫瑰”葡萄、大龙虾、鲟鱼……这些稀罕农货成了阳泉“特”“优”“精”农业家族的新成员。

数字应用为乡村振兴赋能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我们村干部要先行一步,当好信息时代的新农民。”说话的是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党支部书记赵琪。赵琪依托快手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为村里的草莓“代言”,让后元吉村的草莓成了“爆款”,他也因此成了全省农村电商创业优秀带头人。

农村天地广阔,数字乡村大有可为。除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方式,数字技术正改变着乡村的各个方面。

利用电商“指尖上”备春耕,乡村e镇给本地农产品搭起销售“高速路”,智能农机具解放了更多劳动力,智慧视频监测“信息哨”及时预警助力森林草原防火……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已离不开四通八达的“网路”。

数字下乡,村务上网。“数字乡村党建馆以展览馆为基础,集游览参观、村务公开、经验分享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我们村乡村治理、农文旅发展的新亮点。”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宏介绍说。在数字乡村党建馆里,通过LED大屏幕、触摸互动屏、3D折幕投影、讲解机器人,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王炭咀村的变化和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治,百姓安。2021年,平定县入选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平定县按照“组建一个中心、搭建三大平台、赋能六大模块、拓展N项应用”的“136N”工作思路,已经初步建成“全领域布局、全过程覆盖、全要素汇集、全方位保障”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阳泉市在乡村振兴各领域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走出了一条“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新路。党建上云端、治理上云端、产业上云端、服务上云端,触手可及的数字技术应用在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同时,也开启了阳泉市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理论·践悟
我省取消首套、二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
唐登杰金湘军会见 澳门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一行
我省成立“三夏”生产工作专班
4月份全省居民消费 价格同比下降0.3%
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武乡开幕
太原以主宾市身份 亮相第九届旅博会
构建交能融合新业态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
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临汾尧都机场改扩建 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