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5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谋发展不能踩着生态红线丢了底线

水质持续恶化、治理流于形式、违规种植死灰复燃……近日,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了7省(市)首批典型案例,现场触目惊心,结论令人深思。

在洞庭湖水域的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当地水利部门多次违规审批企业在保护区内非法采砂;为了采砂合法化,地方政府拟将采砂地点调出保护区,未得到上级部门批准。

在云南临沧市临翔区,有企业将126亩天然林按人工林违规申报,实际采伐面积更是达到了159亩。临翔区林草局申请将上述非法采伐区域调出天然林范围,省市两级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把关不严,予以同意。

从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情况看,不少地方都有类似问题。记者了解到,曝光案例所涉产业很多都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甚至监守自盗,从根子上说是因为地方经济始终在发展老路上兜兜转转。

不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高线”,踩着红线、丢了底线,依赖传统发展路径,这是当前一些地方的现实写照。

暴露问题、明确病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如在鄱阳湖督察时,一位地方官员所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倒逼地方转变发展方式,“靠湖吃湖也要换个‘吃法’,不能再走以前那种圈湖占地的老路。”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是口号,坚持高质量发展要落在实际行动中。守好生态红线,挖掘生态红利,需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因势利导发展产业,地方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之后,各地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以此为契机,立足长远谋划未来,走出一条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路径。

刘开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理论·践悟
400亿元!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首发
谋发展不能踩着生态红线丢了底线
全国集中组织开展 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
占比达10%!中国数字经济“长”得快
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启动
网络拍卖领域 首个规范性文件发布
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2.6%
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如何更好便利扫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