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同市锚定的“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总目标,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民营经济的壮大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不断简化的审批流程,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减轻了企业负担,让民营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惠企政策有效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持续性,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更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看到,大同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呈现出强劲态势,不仅彰显了民营经济在大同市的蓬勃生机,也反映了政策的有效性和市场的积极响应。民营企业在推动大同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就业扩大的重要源泉。
大同市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有力支撑。其中,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双雁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代表,不仅为大同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该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大同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零碳数基·桃花源大同灵丘超级能源综合体基地项目则是大同市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该项目通过构建零碳排放的能源系统,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大同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市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新荣区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同样是大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该项目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提高了大同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制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大同市新能源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新农(浑源)农商智慧城项目是大同市在农业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该项目通过构建智慧化的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了大同市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该市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恒和左云年产2000吨非晶及纳米晶软磁材料项目和火山云(大同)太行算力中心项目等,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势头……
这些企业的发展都表明了大同市民营经济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显著提升,而这一切,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对一系列重点项目的有力支撑。未来,随着大同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相信民营经济将继续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大同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