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5年1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金融活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各方如何协同发力

新华社记者 任军 吴雨

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的见证下,首批6家企业获得6家银行超130亿元融资支持。促成这批项目签约的是两部门建立的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

在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好政策机制,推动金融部门、产业部门、经营主体同向发力?各方正在探索新的路径。

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6家企业现场签署了融资对接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拿出“真金白银”,为这些企业的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提供超130亿元融资。

在推进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宣布,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正式成立,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对接企业需求、推进融资服务落地。

当前,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存在巨大资金需求。生态环境部牵头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显示,据测算,从2021年至2060年,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资金总需求将达到约324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围绕绿色金融的重磅政策相继推出。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19项重点举措明确了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框架与路径。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朱鹤新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政策加力支持下,我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债券累计发行3.9万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提出,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等,统筹谋划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同时,应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加快制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

这也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方面的积极响应。朱鹤新表示,将持续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目录和统计制度,明确绿色金融的重点方向。

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有力的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工具支持,还需要更有效的部门协同配合。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介绍,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和政策保障体系,形成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推送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将及时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服务好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大有可为。”朱鹤新说,各方要共同提升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在推动绿色金融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注重绿色金融对环境效益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实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综合
打出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组合拳”
读懂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与温度
财政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
年货展销促消费
引金融活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各方如何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