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5年4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葱成了富民强村“扛把子”
——长子县朱坡底村发展特色农业见闻
长子县丹朱镇朱坡底村大葱种植基地现场。 本报记者 冯毅松 摄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刘盼

4月7日,记者在长子县丹朱镇朱坡底村的大葱种植基地看到,嫩绿的葱苗整齐排列,数十名农户正在松土、打孔、插苗,动作娴熟而利落。

“我们村种植大葱有很多个年头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朱建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记者说道,“今年大葱行情好,我每天播种500多米葱苗,每天能挣200元。工作不累离家又近,比出去打工好多了。”

朱坡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峰介绍,该村地处平川,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大葱生长。这里出产的大葱以葱白长、质地脆嫩、辣味浓郁而闻名,在周边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为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该村去年引进了山西旭源勤和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规模化发展大葱种植。

“去年我们试种了500亩大葱,效益超出预期。”山西旭源勤和公司负责人申喜民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扩大种植700亩大葱,预计总产量能增加150万公斤,增收200多万元。可带动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万多元,村集体可增收60多万元。基地种植的是优质铁杆大葱品种,从育苗到采收需要近8个月时间。”

长子县丹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丹朱镇将大力支持朱坡底村发展特色农业,下一步计划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同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小葱苗”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榆社:以全产业链思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为积极应对复杂严峻森林防火形势
立体防控体系发力 电网安全运行无忧
汾西:“帮扶车间”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阳高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墙”
艾草香飘富农家
大葱成了富民强村“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