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本网讯:(赵波 晴天)阳泉市高新区党工委坚持以系统化的思维,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强化“两个覆盖”,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高新区建立非公党组织40个,其中单独组建的党组织27个,联合组建的党组织13个,党员191名。
深化党建融合 增强非公企业凝聚力
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年年初安排部署,年中统筹调度,年末总结提炼,常态化推动非公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两个倾斜”建强党员队伍。全区发展党员指标向非公企业倾斜,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对象重点向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倾斜,不断提高党员质量。2020年以来,共计发展非公企业党员39名,占比22.9%,发展党员占比位居各领域之首;发展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2名,占比30.8%,进一步激活非公党建“造血”功能。
开展互促共赢活动。召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建座谈会,组织开展“汇聚企业党员力量,共促高新区转型发展”“非公心向党、光影庆华诞”等主题党日活动,为企业搭建融入高新区建设发展的交流平台,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强化“两个覆盖”增强非公企业创造力
非公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聚焦“园区、楼宇、商圈中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目标任务,充分利用党建指导员、非公党委、园区党组织“三支”队伍,相继成立百度云计算、清研阳泉、多氟多等重点企业党支部,“党建+人才”“党建+双创”等“高”“新”特征更加凸显,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延伸、严密。
非公党组织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实地考察、综合评定等方式,清理空壳党支部9个,创建省级“双强六好”党组织2个、市级“双强六好”党组织6个。
非公党组织品牌不断优化。探索创新“党建+项目”“党建+园区”模式,成立了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和云谷科技创新园2个项目临时党支部,把党的旗帜插在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第一线。
加强非公国企联动 增强非公企业战斗力
强化组织带动力。充分发挥国企党建引领带动优势,通过国企非公联合组建党组织、国有企业党员在非公企业兼职任职等方式,为非公企业注入“国企血液”。
强化活动组织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中注入国企能量,通过开展国企非公统筹联建共建活动,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构建“国企+非公”发展新路径,国企党建带动优势进一步发挥。
建立“园区党建联盟”。构建“互联”“共享”“发展”的“党建联盟”新形式,由园区牵头,建立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制度,4家园区与14家驻区企业、国企、村企签订共建协议,组织开展了“赓续前行 奋楫争先”“传承红色基因,永远跟党走——沉浸式诵读红色经典”读书沙龙等主题党日活动,全面提升了园区内各类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党建联盟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探索党建新方法 增强非公企业向心力
探索实施“党建孵化中心工程”。为解决两新组织发展党员难、组织不健全等问题,依托园区和驻区非公企业党组织,成立智创城7号、智能制造产业园、庙堰新材料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四个党建孵化站和产业园区孵化党支部。以党建孵化站为载体,对两新组织优秀员工、中层以上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孵化培养,形成“园区+非公”联动、共谋发展的新格局。
打造“保晋路红谷商圈”特色品牌。以“党建引领、产城融合”为指导思想,整合了保晋路商圈内超市、餐饮等资源,成立了园区商会和商圈联盟,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康服务进企业”“感党恩、颂党情、跟党走”等主题党日活动,在“劳动节”和“端午节”期间开展促销活动,带动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将党建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基层治理、文明建设、环境打造有机结合,实现党建经济“并驾齐驱,双向赋能”。
创新楼宇党建新模式。深化和拓展了三和园楼宇、高新技术创业园、联丰、嘉瑞楼宇“多楼”联动,通过召开楼宇党建推进会,组织开展党员集中宣誓、党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打破了楼宇内单位界限、身份界限、地域界限、隶属界限,为楼宇内所有党员提供了开放的服务平台、活动平台、交流平台。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