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 > 时政要闻时政要闻
本网讯:(赵波 晴天)阳泉市盂县秀水镇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契机,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服务党员、服务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功能,搭平台、建制度、抓执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新举措,有效激活了基层党建工作新动能,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搭平台 线上线下多元化融合
线上建载体,让信息多跑路,让党员少跑腿。秀水镇在镇“党员之家”设立了全县首个覆盖各村党支部的视频云平台,开设了“盂县秀水镇党建”微信公众号,与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网络资源对接共享,有效增强了党员教育覆盖面和吸引力。组建了村干部、党员及流动党员微信工作群,大幅提升党员组织关系省内网上接转效率,锻炼了党员干部融入互联网、开展网络办公的能力,让基层党建工作驶上了信息化“快车道”。
线下强阵地,力求党建阵地建设的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实现村级党支部“三有”全覆盖,即每个支部都有书记办公室、谈心谈话室、主题党日室。结合实际,建立了南村建材市场“党建+集体经济”示范点、南白水村“党建+乡村文化”示范点等不同类型的阵地示范点,基本形成了村村有特色、村村有亮点的党建氛围,真正使活动阵地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建制度 线上线下规范化管理
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将每周四上午固定为镇机关党员干部读书日,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固定为农村干部读书日。通过聘任理论宣讲队视频教学、党建公众号推送动态、党建工作群发布信息等形式开展线上网络学习。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同步建立了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和专人联络制度,赠送学习书籍、资料,开展线下送课上门。
建立主题党日制度。确定每月15日或16日为主题党日活动日,在家党员按照“3+N”模式以线下参与为主,即开展集体学习、通报工作、民主议事三项规定动作,以及组织生活、为民服务等N项自选动作,要求在家党员每年参加次数不少于6次。流动党员主要以线上参与为主,通过微信、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方式及时提出建议、分享学习体会、汇报思想工作。建立服务承诺制度,推进便捷化便民服务。线上推进互联网业务办理,受理群众缴纳养老保险、水电费等事项。线下推行农村干部坐班制度,每天保证2人轮流坐班,“面对面”“点对点”和群众打交道,解决“键对键”和“屏对屏”多了速度、少了温度的问题。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按照“三四五六”工作法要求进行线下布置,对文字资料、图片音像、会议记录等档案整理工作进行规范。
抓执行 线上线下常态化监督
注重线上公开公示。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阳光农廉网等载体,公开农村党员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定期公示村内重大事项决策,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方便在外务工人员、流动党员等群体随时了解村内工作开展情况,并安排专人接受群众监督举报来信、来电,限时办结反馈,扩大政策公开覆盖面,提高群众知晓度、满意率。
做实线下谈心谈话。镇党委与支部书记谈,设立了“工作推进谈话室”“问题提醒谈话室”,严格按照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按月核对工作进度成效。支部书记与党员谈,督促全镇各村党支部同步建成“支部谈话室”,要求每个支部书记至少每半年和党员谈心谈话一次。
开展线下家访谈话。制定出台《秀水镇“家访促家风、廉洁拂清风”廉政家访工作方案》,向全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家属详细了解党员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家风,与村干部家属签订了“家庭助廉承诺书”,督促党员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让村干部配偶和家属成为“编外纪委书记”,把监督从“单位大院”拓展到“家庭后院”,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把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
【责编: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