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是一种耗材。为了拥有长久的市场,还要系统化地考虑IP生态,持久建构其影响力,并通过自身具备的音乐、游戏、影视、动漫等原创能力,二次改造IP或是将原始IP变为高能化产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把IP最终的服务对象即广大消费者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培育和获取被用户喜好的IP,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打磨IP使之对用户产生更大黏性,这对于维护IP生态、获得其持续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让互联网大佬马云食言,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经意间,Kabam做到了。
Kabam是一家美国大型多人社交游戏开发公司,虽然年轻,但却是业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游戏公司之一,同时也是踩准行业节奏、屡次成功转型的游戏公司。
“即便饿死,也不做游戏,因为它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马云此前公开对外表示。然而,Kabam却成功拿到了阿里巴巴1.2亿美元的投资。
那么,Kabam有何魔力,竟然让马云为之不昔食言?
“他们(阿里巴巴)非常看重的一点就是,我们拥有优质的好莱坞电影IP(知识产权),我们与时代华纳、迪士尼、环球影业等都有很好的合作。而且,我们擅长将这些好莱坞大片转化为手机游戏产品。”日前,通过辗转联系,Kabam首席运营官Kent Wakeford在离开上海前的一个小时,与《国际金融报》记者有了一次短暂的沟通。
事实上,伴随2014年以来的种种市场变化,尤其是国内各类“IP”影视作品的出现和大卖,一时间,涌现出了大量掺杂IP的词汇,诸如“IP电影”、“大IP”、“IP价值链条”等。
“除了影视作品,像Kabam这样的游戏开发商也是IP争夺的重要参与方。”一位熟悉影视娱乐行业的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仅就国内市场看,利用人气较高的网络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开发游戏,尤其是手游,在过去一段时间做得风生水起。
该人士说,各路资本对IP的追捧,直接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诸多网络作品、网络写手身价水涨船高,“在这两三年时间里,网络小说版权的价格已翻了近十倍,甚至可能更高”。
“今年可以称得上是IP元年。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IP估值在资本的追逐下大大增加。”IT行业资深分析师唐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去年或更早期,一部网络文学IP的价格大概在10万元的级别,个别知名文学也不超过50万元。而今年,稍微有一些名气的IP价格都是百万元起。而像《鬼吹灯》这样的优质IP,更是估值超过千万元。
不过,业内人士亦提醒,优质IP对文化类产品的成功的确有较大帮助,但如果IP资源价格虚高,且呈现鱼龙混杂现象,那资本对其的追捧将会演变成“虚烧”行为,这最终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目前国内的IP开发状况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健康的IP产业链,又该怎么协调发展?
缘何受热捧
在国外,从孵化到影视、游戏再到周边衍生品,如何利用IP、怎么用好IP早就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为大家所熟知的漫威公司(目前已属迪士尼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依靠IP起家的公司。
漫威漫画公司创建于1939年,旗下拥有蜘蛛侠、钢铁、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金刚狼、蚁人等8000多名漫画角色和复仇者联盟、神奇四侠、X战警、银河护卫队等超级英雄团队。之后,漫威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漫威影业后,就把旗下一系列经典英雄逐一搬上大屏幕。
“可以仔细观察,2008年起,漫威就依次将绿巨人、雷神托尔、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陆续拍成电影,随后通过先前预热的电影彩蛋,并最终通过《复仇者联盟》这样大集结的方式,将英雄们集合起来。”上述熟悉影视与娱乐行业的人士说,“这些IP产品为漫威不仅带来巨额票房收入,也为其进一步开发延伸产品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可见的漫画、动画、电影,漫威同样不可免俗地在游戏领域进行了IP布局。“游戏领域,Kabam与漫威合作开发了游戏《漫威格斗冠军之争》,是其明年在中国市场主推的两款游戏之一。”知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
Kent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漫威格斗冠军之争》这个游戏在游戏行业中贡献利润速度是最快的,在推出7个月的时间内就为公司获得了1亿美元的收入,全球大概有4600万的活跃玩家。所以,Kabam也将之作为攻克中国市场的‘杀手锏’之一。”
当然,国外市场对IP的争夺也相当激烈。漫威的老竞争对手DC漫画公司先后与多个游戏制作商推出相关英雄题材的游戏,让自己旗下的英雄角色获得新活力。
在中国,IP也逐渐得到认识和重视。中国的各类IP中,有一部分被称作“大IP”、“强IP”、“超级IP”。在业内,它们往往是指那些被广大受众所熟知的、可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像这样的IP,往往具有很好的市场效应,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投资方赢得回报。据了解,目前网络文学市场,文学性较强、比较优质的IP价格一般都是百万元以上,多的过千万元也不少。
例如,女作家辛夷坞创作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一个超级IP。在经赵薇改编为电影后狂揽7亿元票房,这不仅让辛夷坞本人的作品价格在随后水涨船高,原本不被电影市场看好的青春怀旧作品也开始受到各影视大佬们的关注,《匆匆那年》更是快马加鞭地拍摄制作。
“现在每逢什么论坛或影视项目,大家都会谈到IP。影视公司如此,游戏公司如此,就连文学作家,也在往IP上靠。”上述熟悉影视与娱乐行业的人士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到,IP在中国还是有着不可小觑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对于IP在中国受到追捧的原因,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中国版权保护力度提高,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受到资本热捧是必然之势;另一方面,近几年由优质IP改编的文化类产品都获得了较好市场反响,不少投资者都将优质IP视为文化类产品成功的保障。”
互联网接盘
不过,在中国,有一个与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现象就是,在IP的争夺战中,不少互联网公司加入了进来,并成为了重要力量。比如,爱奇艺、优酷土豆、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在去年纷纷成立影视公司,并纷纷出手争夺IP。
“这些企业已经开始做生态建设,它所拥有的先天条件给了IP很好的孵化空间,能让IP在游戏动漫、影视、衍生品、文学等多个领域自由成长。”业内人士介绍。
在今年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各大论坛上,记者发现,几乎每一场会议,都必谈“互联网+”和“IP”,来自腾讯、阿里巴巴、爱奇艺、时光网、优土、小米和乐视的互联网大佬们无数次地被封为座上宾。
记者还观察到,在位于上海展览馆的市场展区,不大的会场挤满了各类在互联网上早已被熟知的项目。比如,麦家的小说《刀剑》,徐浩峰的小说《道士下山》,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死亡循环》系列,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刘慈欣的《三体》等。
“互联网公司竞相争夺IP的原因是,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呈现大融合趋势,例如游戏、影视、动漫等关联度越来越高,而这些领域与互联网有密切关系,互联网是这些文化子行业的重要载体。”蔡灵表示,一些互联网公司非常看重文化产业的发展红利,正在进行泛娱乐发展,优质IP对其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唐欣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优质的IP可以反哺各个产品线,对于腾讯、阿里这样的公司而言,它们的业务线比较长,而强IP则会对其各产品线形成价值加持。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美国,核心的 IP几乎都是被电影公司和漫画公司把控,你很少看到Google 、亚马逊、苹果与迪士尼等公司合作介入内容生产领域。在日本,互联网公司依旧弱势,在集英社、万代南梦宫、东京电视台、任天堂这些传统内容巨头面前毫无话语权。
“传统电影公司面对汹涌而至的互联网公司多数感觉无所适从,由于制作和商业模式的转变,使得缺乏平台和数据支持的传统电影公司很难适应其中节奏,不少电影公司表现出极其悲观的情绪。”有分析说。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上半年,传统影视公司的业绩表现平平。华谊兄弟上半年实现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35.4%。光线传媒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37.57%,净利润8218.75万元,同比降低19.78%。
“在渠道掌握以及营销方面,互联网巨头占有优势。随着互联网公司不断向内容延伸,传统影视公司空间将被逐步挤压。”上述分析称,在传统内容公司分散、羸弱的情况下,互联网公司通过平台聚合用户,并以 IP为核心内容,最终将成为平台与内容的整合者。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和传统电影公司联合投资,互联网公司可直接投资在互联网上获得成功的IP,如成功的网络文学、动漫、网络剧等作品,由于已经建立一定的粉丝基础,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在推向电影院之后,也将极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进击“超级IP”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中还有一个疑问:既然“强IP”有如此突出的效应,那么IP,是否可以朝着一个“标准品”去打造呢?
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对此,有分析称,娱乐行业对于IP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IP的价值衡量也无定数。有一些初期名不见经传的IP最后大红大紫,也不乏存在一个苦心经营多年的IP,却被一个游戏或网剧砸了招牌的现象。同时,IP题材各异,其中也存在不少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为大IP,这也取决于市场氛围。
著名影视明星、江苏稻草熊影业创始人吴奇隆近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不是所有戏都适合做大IP,它有一定的特质,也有一定的受众族群。目前来说,仙侠剧的类型会是比较主流的。”
Kent就透露,一个大型游戏从拿下IP到制作成游戏,一般前后大概需要两年时间,“大制作一般需要花18个月的时间开发,再前面还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和好莱坞电影公司谈,有的时候甚至可能要谈五六个月时间”。
Kent还表示,因为和电影公司有紧密的合作,所以一般会提前知道未来3年到5年,电影公司会有怎样的上片安排,同时,也可以和电影公司讨论开发游戏的过程,提前安排好研发人员及工作。
但一个好的IP形成后,未来,围绕这个IP本身,也会有更多想象空间。吴奇隆就对记者透露,比如,在爱奇艺上热播的《蜀山战纪》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后面还储备了不同的项目,陆陆续续会做,不只是一部电视剧、电影。我们还在筹备《蜀山战纪》续集,它会进一步形成一个很完整的产业链”。
“如何能打通出版、影视、游戏、动漫、音乐、周边等各领域的IP开发,成了很多人追求的事情。”一位要求隐去单位和姓名的券商文化产业研究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样才能形成更大的利益,或者说,形成更大的市场蛋糕。”
“痛点”不少
然而,市场火热背后,一个残酷的现状是:在IP竞争过程中,有价值的网络小说版权基本上已被消耗殆尽,较为流行的歌曲、流行语也都被纳入影视拍摄计划,制片方、资本又将IP的目光投向刚刚兴起的国产原创漫画、经典传统小说,及境外影视作品。国内很多制片方在国外出现竞相抬价、批量扫货,例如日本的《犯罪嫌疑人X的献身》、《深夜食堂》、《一吻定情》、《魔女的条件》等版权都被若干家国内版权方争夺。
对此,有人犀利地指出:IP大发展也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一方面,让创作市场里充斥各种商业目的非常明显、设计粗糙的产品,它们往往同质化严重、内容空洞无物,影响力整体市场氛围;另一方面,很多作品即便是一板一眼照着IP开发的路数进行创作,最后还是难以获得良好的回报”。
在业内人士看来,眼下的版权之争显然已经超出了对知识产权本身的尊重意义。同一IP被拆分授权给众多产品,也让产品面临用户重叠、内容区分难、比较优势不大等问题,最后甚至引发一场“惟一正版授权”的战争。
以国内热播电视剧《花千骨》为例,今年4月,晨之科宣布代理发行乐多数码的《仙魔录:花千骨》(后更名为《新花千骨》);5月,天象互动联合爱奇艺宣布,将推出《花千骨》手游和页游。两款产品均为正版授权,一个改编小说,一个改编电视剧,《新花千骨》持有小说原作者江晨舟的授权,《花千骨》则除小说作者授权外,还获得了电视剧《花千骨》片方上海慈文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的授权。但随后,伴随着天象互动版《花千骨》实现了月流水收入两亿元的惊人成绩,利益上的冲突让两款《花千骨》手游正式兵戎相交,明争暗斗防不胜防,包括其后发送律师函,以及广告上的恶意竞争。
对于如此市场背景下的IP,唐人影视总裁蔡艺侬曾对媒体表示:“我们也买不起了,现在超级IP并不是版权费贵,而是它会要求IP分成,作者拿版权费最后还要分红,这也给投资方、制作方带来风险,我们很难承受的。”
分析人士说,这样的消耗和投入,最终还是需要消费者来买单,那么这也就让消费者享受优质IP的成本再次升高。
爱奇艺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坦白地说,IP只是我们降低投资风险的一种手段,可是IP不是剧本,它并不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当一个IP的价值在成本里面占到一个失衡的比例,反而会加大投资风险。”
此外,由于IP的跨行业特殊性,目前国内IP的跨界经营监管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对IP版权收入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蔡灵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同行业的监管部门关联性不大,会产生信息不对称、所遵法律条例不一致等问题。今后随着IP跨行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政府需要出台相关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法律法规。 ”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