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财经

国产手机难解“不赚钱”困局

来源: 作者:李京益 发布时间:2013/7/4 17:08:03

    不久前,华为在伦敦推出了全球超薄手机P6,然而就是这样一款投入了巨大研发成本的产品,在国内的售价依然没能跨过3000元的门槛。这也是国产手机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缺乏足够品牌影响力,尽管不乏年出货量达数千万部级的厂商,但所有的国内品牌都无法摆脱低价走量的尴尬处境。

    第二梯队的中国军团

    中国绝对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庞大的手机市场,借助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本土的手机品牌做出一定规模也并不是难事。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的手机品牌出货量增长明显,已经成为全球手机市场上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

    根据权威机构IDC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榜,在全球智能手机前五强中,除了三星和苹果高居前两位外,第三至第五位都已经被来自中国的厂商包揽,分别是华为、中兴和联想。可以这样说,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中,三星和苹果无疑组成了第一阵营,而中国厂商则形成了第二阵营,甚至将诺基亚、索尼、LG等老牌国际厂商都甩在了身后。即便是将功能机的销量也计算在内,在全球销量前十的手机品牌中,也有中兴、华为和TCL三个国产品牌的身影。这些都说明,在手机市场中,中国的品牌已经获得了足以和国外品牌分庭抗礼的地位。

    十年后市场又逢春

    从时间点上看,2012年开始国产手机品牌迎来了爆发。在2002、2003年时,同样是国产手机的一个黄金期,那时波导、夏新、熊猫、联想等一众国内手机品牌同样意气风发,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超过半数的份额。然而,从2004年开始,国外巨头的联手反击就让国产品牌们难以招架,纷纷败下阵来。如今,除了联想因为主业并非手机得以幸存,其他品牌都已销声匿迹。

    于是有些业内观察者认为,国产手机的繁荣可能是历史的一次重演,因为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缺乏“核武”的国产厂商们恐怕难以避免再一次由盛到衰的轮回。

    3000元的门槛

    单以发货量来看,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已经杀到了全球前列,但是一个让国内企业难以回避的事实是,数以千万部的出货量都是以低价换来的,“低价货”也成了国产手机品牌难以摆脱的标签。

    从国内手机市场来看,3000元也是横在国产手机面前的一条价格鸿沟。根据国内最大的手机连锁卖场迪信通的统计数据,在3000元以上的手机产品市场中,国内品牌的份额基本上为零,而这一市场,基本上被三星、苹果和HTC等国际品牌所占据。

    这样一个价格门槛也让国内手机厂商在产品定价时颇为无奈。就拿被华为寄予厚望的P6来说,尽管这款手机在欧洲市场的定价达到了449欧元(约3600元人民币),但在国内市场,P6的定价只有2688元。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接受采访时承认,这一价格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

    国产厂商也并不是没有做过提高价格的尝试。中兴去年推出过一个定位高端的手机子品牌“努比亚”,第一款产品Z5汇集了当时最顶级的硬件配置。上市之初,这款手机普通版定价为3456元,钛金属版高达7890元,力图改变国产手机卖不出价的局面。但事实证明,高配置并不能带来高售价。

    利润压力山大

    卖不上价格,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利润率偏低的问题。记者在一次与联想集团负责运营商业务的副总裁冯幸交流中,他坦言,华为、酷派、中兴、联想这些国内领军品牌的负责人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的中心话题就是如何让产品盈利。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低价走量仍是主要的销售方式,而在微薄的利润率下,考虑到营销以及渠道建设的投入,想真正获得利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实际上,尽管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能排在前两位,但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直到今年年初才宣告实现了盈利。而其他国内厂商的处境也都好不到哪里去。一位国内手机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一款千元左右智能手机产品,在上市时间不长后,就由于走量的需求一路降价,最后降到了不足500元,“这个价基本也就比原材料成本略高了,如果算上营销等其他成本,肯定是赔钱的。”

    低利润率带来的另外一个危害就是让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低。“美国人把东西做出来,日本人做好,韩国人做便宜,中国人把东西做死,比如说电视机、小灵通等产品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在高端市场做手机,那人家规则一变,你就又失去优势了。”华为终端CMO邵洋表示。

    有品牌才有利润

    在手机行业中,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苹果和三星给出了很清楚的答案。

    以苹果为例,2012年苹果手机的销量大约是1.4亿部,不及中华酷联四家中国厂商智能手机出货量之和,但美国投资公司CanaccordGenuity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苹果在手机上获得的利润就占到了全球手机市场利润之和的69%,三星占34%,这两家厂商的利润之和已经超过了全行业的利润。

    像苹果这样的企业,能够赚到钵满的关键就在于其品牌带来的高利润率。“苹果和三星能有如此惊人的利润率,一方面是其产品确实出色,但更关键的还是他们品牌的强大市场号召力。这种号召力可以让他们的产品获得200%以上的利润率,而国内厂商的产品利润率能到50%就很不错了。”手机行业分析师成博表示。

    中国品牌的刀锋之舞

    手机品牌的发展需要时间,但留给中国品牌去追赶的时间又能有多少呢?

    “可以说,现在国内几大手机品牌在产品控制上的能力已经非常接近三星和苹果,但差距仍然存在,而且越是这最后的半步之差,追赶起来越是困难。”《国际电子商情》首席分析师孙昌旭指出,三星和苹果这样的品牌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恰恰是中国品牌所不具备的。例如苹果对于零部件一致性的要求全球最高,三星对于整个手机产品的供应链有着强大的控制力,而中国厂商的生产却不得不受上游供应链的制约。“这些差距绝不是哪个中国企业能够在几年内弥补上的。”

    中国企业的品牌突围之难还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手机企业无论是价格战、产品战,实际上并没有以国际品牌为对手,更多的只是中国企业之间的较量。”孙昌旭总结道。

(据《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