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财经
经济税收视角下的绛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产业(服务业)作为我国再就业惠民生行动的主攻方向,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扩大就业领域、改善生活水平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绛县第三产业因地域及人口因素限制,多元化程度不高,税收收入主要由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支撑。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及超预期因素带来的冲击,全县第三产业在激荡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优化、在考验中求升级。国家税务总局绛县税务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落实减免缓退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优化服务质效,逐渐呈现出纳税主体逐步攀升、税收贡献稳步增长、企业信心不断提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景象。
市场主体增长较快。截至2022年6月底,全县第三产业税务登记数达10591户,较2019年底的7260户增长了45.88%,增速较快。细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增长38.27%,增加2078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94%,增加75户;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2.06%,增加446户;房地产业增长88.68%,增加47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增长87.65%,增加149户。
经济增加值势头良好。上半年,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继续着发挥“稳定器”作用。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06281万元,同比增长3.6%,占GDP比重达46.6%,对全县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8.5%,拉动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8个百分点。全县七大主要三产行业增加值“四增三降”,其中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快于第三产业总体增速13.7个、3.9个、0.1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136.3%,拉动第三产业整体增速4.9个百分点。同时,受疫情多点反复散发影响,全县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6%,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下降1.8%。
投资增速与基础设施双增长。上半年,在全县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同比都下降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亿元,同比增长101.2%,上拉整体增速90.9个百分点。全县房地产业开发、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完成2.6亿元、1.1亿元、0.7亿元,增速分别达351.2%、367.3%、335.1%。
支柱行业税收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县第三产业累计完成各项税收9158万元,同比增长27.09%,增收1952万元;占各项税收收入的44.98%,比同期的32.61%上升了12.3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2589万元,与同期基本持平,考虑到有989万元的留抵退税规模,下半年批发零售业预期形势较好;金融业完成2421万元,同比增长18.04%,增收370万元;房地产业完成1602万元,同比增长77.61%,增收700万元。在全县税收收入同比减少7.86%的背景下(留抵退税规模较大),第三产业税收支撑作用稳步提升。
重点企业税收贡献有待提升。上半年全县累计纳税排名前二十名的企业中,仅有六户隶属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业3户、房地产业2户、金融业1户,其中税收贡献最大的两户都是国有企业。由此可见,全县税收结构较为单一,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工作也等民生行业,以及科学研究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尚未出现经济体量与税收贡献较大的企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指批发零售业与餐饮业企业的收入金额,全县上半年完成10.07亿元,同比下降3.5%,低于全市2.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76.9%,对其总额的影响极大。同时,因疫情原因,全县培训、婚礼活动受限,餐饮与住宿客流较少,也是全县消费总量受限的重要原因。下一步,全力激发消费需求,发展餐饮新场景新业态,同时拓展农村消费与宣传数字消费券,将是全县优化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的主攻方向。
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以来,绛县税务局实施“清单式退税”模式,开设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资料受理、审核工作,并协调财政、人行等部门,缩短审批时限,跟进税款返还进度,力争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使企业在第一时间收到退税款,以税款的“快退”促进企业发展的“快进”,让政策“落地”服务“升温”。通过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加强征纳互动、提升税务站位,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出税务部门各项政策稳住经济大盘的正效应。
随着全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不可置否。没有第三产业的全面化与专业化,就不会有普通劳动者的梦想和未来,社会凝聚力也将降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能否持续增长,也就意味着全县的经济与税收结构能否进一步优化。下一步,在加快全县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助力新兴产业升级与消费结构优化,让税惠活水精准助力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第三产业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税务部门任重道远。(徐坤)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