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调微调:给楼市传递哪些信号?
来源:
作者:姜舒婷
发布时间:2012/5/25 10:43:07
当前,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稳增长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如何体现“预调微调”要求?怎样将市场调控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及权威人士。
宏观调控“不放松”,微观措施“有差别”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对记者说,房地产市场受两方面政策影响,一是宏观经济政策,二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身。“预调微调”并不等于楼市的宏观调控放松,“稳定增长”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出调控新政策。
与此同时,调控政策不宜“一刀切”,应该“区别用力”。专家指出,房地产领域存在政策微调空间,比如在遏制炒房需求的同时,应该确保刚性需求;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该满足保障房建设的融资需求等。“降房价与稳增长并不矛盾,适时微调有利于房地产调控效果深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
根据中央有关“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指示精神,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对中低收入购房者实施优惠利率,同时国家方面对这部分购房者予以贴息,以此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方面坚持“限购”,一方面满足“刚需”
经济界人士指出,在房价稳中有落过程中,商品住宅销售和开发两头持续遇冷现象值得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1到4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9%。一些热点城市3月份出现成交回暖,但4月又出现下滑迹象。投资方面,今年前四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7%,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3.9%,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一些热点城市投资回落尤为明显。今年前四个月,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613亿多元,同比出现0.1%的降幅,这是2008年以来首次步入负增长区间。投资降速的背后,是土地购置面积、新开工面积等指标的全面回落。
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小宏表示,新开工出现负增长,值得警惕和关注,下一阶段保持一定供应量是很重要的任务。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增供应”难度较大,需要激活房地产业“开发与销售”链条的诸多环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说:“由刚需构成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实体经济,应该通过制度安排让银行资金支持这部分购房需求。”
尽快增加保障房、普通住房供给
去年上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6%,其中保障性住房占住宅开发投资的34.3%,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2.1%。据了解,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到今年4月底,已开工228万套,开工率为30%,基本建成150万套。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说,按照中央有关“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充分发挥其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顾云昌说,楼市调控从表面上看是调房价,实质上是调结构,要增加保障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比重,填补商品房投资下滑留下的缺口。
“推进保障房建设还可以与建材下乡、家电下乡、节能产品惠民等措施形成合力,进一步放大对内需的拉动效应。”光大证券分析师何伟说。
专家建议,按照“保民生”“稳增长”的要求,应当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地,着力破解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在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各方面的困难。 (据《新华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