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访 谈访 谈

专访|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让山西一草一木都生动起来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3/19 11:32:53

在山西省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家葛水平再次当选山西省文联主席。中国艺术报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专访。


中国艺术报:首先祝贺您再次当选。担任山西省文联主席以来,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葛水平:谢谢祝贺!再次当选也是山西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对我宽厚的认可和支持,我心存感激,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山西是连接华夏文明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我目睹了山西艺术家们的努力,因为他们是时代的目击者、记录者,也是文明的书写者、创造者和延续者。一个民族要实现文艺、文化的复兴,需要造就一批优秀的创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发出反映时代精神的声音。世界通过我们来认识中国文化、山西文化。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山西艺术家们已经在社会大潮中自觉承担起了文化责任。这种责任是从对山西文化思考中生发出来的,我看到了富于激情的艺术家们正勇立时代潮头。


中国艺术报:在您看来,在推动山西文艺事业发展中,文联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葛水平:文联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之家。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的群团组织,各级文联组织以上下贯通的组织结构和纵横互通的工作网络形成有效的工作体系。文联组织依托这些组织体系,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形成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广泛联系。文联组织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重心要聚焦专业领域,以文艺作品和文艺实践活动服务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力量。


中国艺术报:山西作为历史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联在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哪些举措?


葛水平:山西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并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群体传统的载体和产物。当下,在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为了让人们更加自觉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山西省文联在非遗传承和地方文化保护方面,利用艺术家的特长,深入基层,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增加非遗方面内容,让传统文化进入孩子的情感、心灵与记忆中,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浓郁情感和独特魅力。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有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应县木塔、雁门关等文博古建,它们是历史的物质载体。如何以文艺的形式留住文化记忆,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要让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有效吸引人民群众、感染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推动文艺精品创作上,山西省文联也将重点聚焦提升创作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山西地域特色和山西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让蕴藏在山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国艺术报: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在文联推动文艺创新发展方面,您又是怎样考虑的?


葛水平:推动文艺创新发展需采取多维策略,结合技术赋能与传统价值,需从三方面着手。


搭建数字平台。创建线上文艺展示交流平台,让文艺工作者便捷分享作品、交流经验,挖掘优秀数字文艺作品,拓宽传播渠道,提升文艺影响力。


开展跨界合作。促进文艺与科技跨界融合,鼓励文艺创作者与数字技术人才合作,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文艺创作赋能,催生新的文艺形式和表现手法。


增强数字素养。组织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文艺工作者数字创作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数字工具,适应数字时代创作需求,激发创作活力。可构建“技术-内容-人才-产业”四位一体的数字文艺创新体系,既保留文艺核心价值,又创造符合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基因的数字化转译与全球化传播。


中国艺术报:未来几年,山西省文联有哪些重点发展方向或目标?作为省文联主席,您对山西文艺事业的未来发展有何期待?


葛水平:从文联工作方面来讲,山西省文联需要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在政治引领和凝心铸魂上实现新突破,以文艺的形式实现理论传播的“落地”与“出圈”;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健全文艺人才发掘、选拔、培养、使用、服务和评价激励机制,实施山西文艺领军人才梯队计划、继续擦亮“山西文艺名家工作室”品牌;三是在组织和服务文艺创作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推动成立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有效提升文联推动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四是在深化改革和阵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建设“山西文艺家之家”,为山西文艺高质量发展,补齐阵地短板;五是在帮助艺术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帮助青年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把握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站在本民族审美立场上,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际传播力。


此外,既要发挥艺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又必须整合文化资源,集中优势兵力以求重点突破。山西这块土地,雄浑、苍茫、朴拙、厚重,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未来的山西文艺人的使命是让山西一草一木都生动起来!


责编:吕彬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