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访 谈访 谈

对话·陈赟 | 案例连续入选的奥妙何在?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3/21 16:38:24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陈赟


问:陈院长,您好。去年,综改示范区法院审理的“涉充电桩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前不久,“医疗美容服务合同纠纷案”又入选“十大提名案件”。作为这两起案件的承办法官,您和我们分享一些经验吧?


能够连续两年获推入选,倍感荣幸。审判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我认为,法官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准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发展战略、中心工作,自觉加强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的精准理解适用,树立和落实好正确的审判理念,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宏观政策、服务保障国家大局、服务保障群众新需求至关重要。


例如,受理“涉充电桩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后,我认真研究案卷,走访当事人、物业、小区居民和相关部门,检索类案,查阅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等相关规定,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而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与民法典规定的绿色原则高度契合,而充电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关键环节。同时,根据小区居民反映,我发现申请安装充电桩的需求并不是个例,很多业主都在关注着这个案子的处理结果。



这样一来,办案思路就非常清晰了,就可以精准“破”题。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我认为,办理案件一定要体现出政治站位、大局意识、群众观念和法治精神,通过办好一个案件,传递鲜明的价值导向,积极准确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关切。


同时,在审判工作中还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后,认真提炼观点、理念、规则,积极总结典型案例。综改示范区法院十分重视典型案例的选、育、编、宣工作,近一年来,我院审理的“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和“陕西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写进2024年省高院工作报告,“75位司机的运费到帐了”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刊发,在案例总结、裁判要旨提炼、做好审判之后的各项工作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全院同志的不懈努力,最终也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问: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司法需求,在这类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您是如何找准焦点破解难题的?


面对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法官就要主动跟进、适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研究、分析,通过司法审判不断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以“医疗美容服务合同纠纷案”为例,近年来这类案件属于社会热点,类案并不少见,此类案件证据举证质证、医美鉴定等,都属于法官需要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这个案件中,如何围绕医美从业资质查明案件事实?如何认定医美服务属性?能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退一赔三”罚则?是我面对的一系列难题。


审理过程中,我又一次运用了自己总结出的“分析行业特征—确定裁判逻辑—引领行为规范”三阶递进模式开展审理、破解难题。首先查阅了近几年医美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我认为对医美行业中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依法处理,就是司法应当有的坚定立场。同时,我从法理上论证了这个案子医美服务的消费属性,在查明事实、证据基础上,认定了经营者的欺诈行为,适用“退一赔三”罚则判决,维护了医美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对商业欺诈行为的制裁,重塑医美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经济诚信。


问:在落实“着眼治理去办理”的工作要求方面,您有哪些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平时办理的一起“小案”,就可能是一批类案的“冰山一角”,其背后往往能折射出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突出问题。办案过程中,我会主动思考案件背后的问题,提炼裁判规则,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供类案参考。重点思考如何发挥好审判职能作用,做实定分止争,实现个案裁判正确、公正高效,同时更关注如何通过典型个案引领、司法建议促推、多元联动解纷等方式,合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


比如,在“涉充电桩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中,我先是居中协调促成矛盾化解,又向案涉物业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职责,在符合政策和办理条件的情况下,为充电设施建设提供便利,并积极配合法院开展此类纠纷诉前联调工作,推动纠纷源头化解。”物业公司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研,制定并落实充电桩安装方案,这一案件的成果惠及到57个小区,为三万多户居民带来了便利。



在办理“医疗美容服务合同纠纷案”时,我也向行政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建立常态化监督工作机制,搭建医美行业信息查询平台,推行‘清单式告知制度’,进一步提升从业者法律素养。”充分发挥司法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规范指引作用,揭示问题、提示风险、加强防范,促进医美市场有序发展,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司法建议发出后,相关部门积极采纳并予以书面反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问:请您谈谈综改示范区法院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何既解“矛盾”,又安“人心”?


近年来,在党委领导下,综改示范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逐渐构建起“参与源头预防—深化多元联动—发挥裁判引领—推动协同治理”的全链条工作模式。


我们坚持严格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案件,充分发挥院庭长带头办案示范作用,持续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仅用17天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近千万元的买卖合同案件。拓展多元解纷“朋友圈”,联动专业调解组织签订“多元解纷共建协议”,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调解,定期与综改示范区“4个园区”多元解纷工作站的调解员座谈交流,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


同时,坚持案件审理和促推治理并重,在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基础上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实现政通人和。一方面,严格公正司法,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尽力把法理释明、把事理阐明、把情理讲明,以公正裁判彰显引领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与综改示范区相关部门建立强化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座谈,向行政管理部门、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案涉企业等发送司法建议书,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2024年制发的司法建议,反馈率和采纳率均为100%。


问:新形势、新情况下提升司法能力,是法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您看来,一名法官除了具备基本法律素养,还需要在提升哪些能力上下功夫?


我认为,首先要把讲政治落到实处,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确保案件处理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同时,还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比如查明事实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还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及时掌握新知识、适应新变化,用好“案例库”“法答网”等工具,加强对案例和数据的分析、概括、应用能力。此外,如何更好的将定分止争与促推社会治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法官在办案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做好的工作。


总之,“功夫在平时 ”,把能力提升做强,把日常积累做细,才能把定分止争做深、做实、做到人民心里去。


问: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严格公正司法。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请您谈谈如何进一步做实严格公正司法?


我反复学习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振奋,学习后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重任在肩,惟有实干!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办的是案件,守的是民心。我要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自觉融入审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承担起更重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审判责任,忠诚履职尽责,坚守为民初心,严格公正司法,做实定分止争,扎扎实实审理好每一起案件,以“干字当头”“九分落实”的劲头,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编:吕彬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