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工业

记者调查:难能可贵的减亏18.8亿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7 11:17:40

  “2015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注重创新、苦练内功,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进而实现大幅减亏。在2014年同比减亏增效11.9亿元的基础上,2015年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亿元,税金102亿元,同比减亏18.8亿元。

  2015年,面对极为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吉化)按照国资委亏损企业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和上级公司中国石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要求,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注重创新、苦练内功,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进而实现大幅减亏。

  在2014年同比减亏增效11.9亿元的基础上,2015年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亿元,税金102亿元,同比减亏18.8亿元,焕发出老国企的新活力。鉴于此,前不久,相关领导人对吉化在新常态下所取得的这一难能可贵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精细管理降成本

  吉化的亏损有主观原因,更有诸多一般企业包括很多国企都不具有的客观因素。吉化作为中国石油的地区分公司,拥有员工3.5万人,总资产280亿元,在体制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创新。如占总产值三分之二的汽油、柴油产品无市场定价权,甚至连主要原料石油的渠道和进价也由国家决定,原料价格有时明显高于市场。这不是谁的责任或问题,而是国家对石油这一特殊商品的统筹安排和战略需要。

  除此之外,吉化还背负着沉重的办社会和维稳包袱,一些该剥离的暂时还无法剥离;臃员亦不能按真正需求裁减。据测算,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要支出10亿元左右。由此不难看出,吉化这一老国企,作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的确承担了很多社会乃至国家责任。

  尽管如此,他们却从未怨天尤人,而是一直在弘扬多年前就全国闻名的吉化“四种精神”,默默地干着自己该干和能干的事儿。特别是近年来,他们尤为注重全面苦练精细内功,在管理上,公司上下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从严管理出大效益,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的理念,坚持眼睛向内,精细管理降成本;眼睛向外,盯住市场抓效益;挖空心思止住出血点、增加造血点、扩大盈利点。

  在生产经营上,通过精细管理抓好生产安全高效运行,致使2015年全年装置运行平稳率达到99.41%,炼油综合损失率等多项关键指标均持续同比下降,增效近亿元;通过精细抓好生产优化,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密集组织效益测算,优化装置运行负荷和炼油产品结构,为公司整体增效1.1亿元;通过精细抓好节能降耗,科学制定消耗定额指标并严格考核,逐套装置逐个指标测算对接等工作,实现降本增效超过4000万元;通过精细抓好经营挖潜,优化大宗原料采购,加大降低原材料采购力度,2015年以来实现管理降采2.45亿元。

  在产品上,通过精细抓好产品质量,对乙丙橡胶等7大产品开展质量攻关,其ABS产品2015年再次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名牌产品”称号,高密度聚乙烯PE100管材料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JHMGC100S管材料经国际认可机构检测合格,通过了分级认证。

  科技创新增效益 

  在创新上,吉化着力用技术创新解决制约质量效益的瓶颈问题,并依靠制度创新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坚持科技创新,吉化先后实施了大型乙烯优化运行示范工程,开展了裂解炉升级改造和先进控制技术应用等,年增效益1.44亿元;开发聚乙烯管材料等6大类新产品,将12个新品牌推向了市场。 

  通过实施技改攻关,围绕制约质量效益的瓶颈问题,吉化扎实开展以十大科技瓶颈攻关、十大技术改造攻关为主要内容的“双十”技改攻关,目前已经使催化裂化技术升级改造等14个项目投入运行,年内增效1亿元,预计以后每年可创效益近2亿元。 

  通过制度创新,吉化倾力推进工效挂钩机制改革,持续加大薪酬分配向创效单位、生产一线和关键要害岗位员工倾斜力度,拉开与两级机关及二三线员工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打破了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机制。目前,该公司员工收入最高和最低相差2~3倍,既拉开了分配收入差距,又充分调动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依靠制度管安全 

  在安全环保上,鉴于企业所处高危行业,吉化将其放在与生产经营同等位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常年始终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抓安全不松劲,抓效益不蛮干,依靠制度管安全,已连续四年无轻伤以上责任事故和无环境污染事件,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石油环境保护先进企业。

  为此,公司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是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下发的第一个文件是“创无事故工厂”竞赛方案,签订的第一份军令状是《安全环保责任书》。2015年,这项工作进一步得到深化落实,并增加了“全员手写安全承诺书”的内容,其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是员工最根本的利益,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安全与不安全就在顷刻之间”,“没有安全环保就什么都没有”。

  由于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2014年在自身经营形势十分严峻、效益指标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公司仍投资2亿多元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致使目前总出水COD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50mg/L以下,COD、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40%,成为国家认可的减排先进单位;2015年公司又积极实施了动力二厂锅炉脱硫脱硝、丙烯腈厂第二丙烯腈尾气脱硝、炼油厂Ⅲ催化烟气脱硫等环保项目,一举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2600吨、氮氧化物3800吨。


阅读链接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染料、化肥、电石“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建成投产,1998年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作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建厂60多年来,吉化先后为全国各地输送和培养各类人才6万多人,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近900亿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项,获得国家级荣誉100多项,为我国化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吉化现已成为拥有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年、燃料乙醇生产能力60万吨/年,员工3.5万人,总资产280亿元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公司现有生产装置74套,能够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聚乙烯、ABS、丙烯腈、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115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