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全球大部分政局稳定、基础设置便利、资源富集区域都被国际大的投资基金或欧美公司收购或控制,中国企业只能将目光投向冲突地区、高风险地区、敏感地区、受影响地区、脆弱地区和保护区。因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必须加快尽责管理步伐,否则将被供应链洗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联络部主任孙立会在近日召开的2016年(第四届)国际矿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分析。
自2013年开始,全球矿业形势低迷,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矿业迎来对外投资的最佳时期。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1日,中资完成海外矿产能源投资总额达152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42%。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海外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偏低,中资对外投资在未来仍将快速增长。
孙立会表示,由于海外投资高风险、高投入、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投资全过程都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但中资“走出去”的服务工作都由国际上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中资海外服务机构建设与布局任重道远。当前,中资“走出去”的风险主要是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国际化治理经验和能力、第三方服务机构不够成熟、以商务考察代替尽职调查、投资主体专业性欠缺、投资地区政治风险依然严峻等,这些已成为“走出去”的主要障碍。
孙立会指出,目前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就“冲突矿产”而言,中国是钽、锡、钨、金的重要进口国和生产国,全球大部分冶炼厂和初级加工厂都集中在中国,位于“冲突矿产”供应链的关键控制点。虽然中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源治理或规则制定过程中鲜有声音,这正是需要面对和开展的工作。因此,需要引导和帮助中国对外矿业投资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