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工业
广州开发区:力争到2035年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
3月4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召开,立足“工业大区”的发展特点,锚定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再造新广州”作出黄埔贡献 。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在大会上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工业第一、制造立区,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在践行国家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该区近日发布的《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智造强区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实施“优结构、拓创新、强韧性、促转型、育优企、扩支撑”六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先进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5%;2035年,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
锚定目标,大会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黄埔路径”——高质量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培育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推进智改数转网联,高质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智能”“智慧”成为黄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关键词。会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发布2024年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共9大领域50个场景。
黄埔区副区长徐丹在会上介绍,这是该区首个以“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场景清单,既包括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传统领域,也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力促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黄埔率先应用推广。同时,这也是区内 首个以“先进制造企业+数字智能企业”为主体的场景清单,广汽本田、捷普电子等28家企业共开放各类场景38个。
除了本次发布的50个重点场景清单,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还推出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关于支持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军表示,将加快引导建设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整合各方资源,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并推出“云服务券”“大模型券”等多个创新条款,推动大模型、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通过普及数字化转型升级,可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经济和制造业的竞争力。”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伟斌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生产制造场景下定制化网络和算力需求,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布局下一代互联网、5G-A、6G等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助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