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赵三明
12月4日,酝酿准备多时的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第一批车型评价结果在天津发布。这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继C-NCAP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其宗旨在于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的生态化绿色发展,引导汽车的绿色消费。
本次发布的C-ECAP第一批评价共有4个车型、12辆评价车,均从各车型的汽车专卖店进行抽取。按照C-ECAP评价管理规则,4个车型自今年7月1日正式受理申请以来至10月30日结束,期间共完成了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有害物质、排放、油耗试验。
中汽中心副主任、C-ECAP管理中心主任张建伟发布了本次评价结果。具体结果如下:上海大众凌渡2015款230TSIDSG风尚版,总得分86.48分,获得金牌;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2015款1.4TSIDSG逸俊版,总得分87.76分,金牌;广汽本田锋范2015款1.5LCVT舒适版,总得分82.14分,金牌;上汽通用雪佛兰科鲁兹2016款1.4TDCG豪华版,总得分77.89分,银牌。
作为业内已经非常熟悉的汽车安全评价C-NCAP的姊妹篇,C-ECAP是在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产品抽样、实车检测、公开发布的自愿性产品认证机制。C-ECAP对零散指标进行系统整合并“优中选优”,其指标由基础指标和加分指标构成,综合分数满分为105分。其中,基础指标(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有害物质、综合油耗、尾气排放)满分为100分,加分指标(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核算报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和零部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满分为5分。根据所评价车型获得的总分数,将其分为认证注册与非认证注册两大类,分数指标界限为60分。60分及以上的认证注册车型又以10分为区间分为四个分数段,其所对应的奖牌类型分别是白金、金、银、铜。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于凯在发布会上表示,汽车产业链长,对能源、环境的影响面广。在设计研发环节,汽车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达800余种;在生产环节,国内较先进轿车涂装车间单车能耗普遍是日本的2~5倍,差距巨大;在使用环节,汽车用汽柴油消费占社会汽柴油供应端表观消费量的比例达70%以上,汽车尾气已经成为部分城市雾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因此,于凯强调,关注汽车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对能源、环境及消费者健康的影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和土壤,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