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土地利用机制 拓展转型跨越空间
——阳城县国土资源局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纪略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11/16 11:36:40
去年以来,针对建设用地紧张的严峻形势,阳城县国土资源局围绕该县转型跨越发展和“扩权强县”试点,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契机,先行先试,快行快试,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拓展转型跨越空间,有力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3月,阳城县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阳城县国土资源局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县域实际,精心策划,选择在町店和芹池两镇快速开展试点,两个项目区共使用周转指标443亩。
拆旧区的选址以阳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实地调查需拆迁村庄以及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潜力、基础条件,对其整理潜力、土地适宜性、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质量和效益进行预评估,最终确定拆旧区位置、面积和权属等。
整个拆旧区共涉及20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涉及拆迁户291户、1068口人,应安置183户、650口人,面积528亩,可复垦耕地448亩。其中:町店项目拆旧区拆迁总面积383亩,复垦后新增耕地316亩。拆旧区的复垦由町店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总投资为2800万元。在拆迁复垦过程中,镇政府自筹资金800万元开展了部分拆迁和复垦工作,后因资金严重不足,拆迁复垦工作一度停滞,在此情况下,阳城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协调、主动服务,帮助申请县财政预拨拆迁复垦资金2000万元。8月中旬,拆旧区拆迁复垦任务全面完成。芹池项目拆旧区规模为145亩,芹池镇政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申请县财政预拨拆迁复垦资金400万元、自筹资金400万元,保障了拆迁补偿和复垦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5月开始对拆旧区进行补偿安置,6月底完成拆旧区旧房拆除和地面附属物清除工作,8月中旬完成了土地复垦,复垦面积132亩。
建新区选址时,以“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为总指导,以省批周转指标规模为总控制,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吸收有关乡镇、村组意见,最终确定其位置。整个增加挂钩项目建新区涉及7个行政村,安置用地45亩(人员全部安置在镇区),城镇建新区398亩。其中:芹池项目建新区规模为131亩,分安置建新区和城镇建新区,安置建新区位于芹池村和宜壁村,面积32亩;城镇建新区位于芹池村和阳陵村,面积99亩。主要用于芹池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中心、八芹铁路办公楼、煤层气培训中心、煤炭交易中心和安置住宅楼用地。町店项目建新区涉及町店镇义城村、北庄、中峪、大宁4个行政村,占地总面积312亩,安置建新区13亩,城镇工矿建新区299亩。城镇工矿建新区用于晋城市三英精细材料建设项目100亩、晋煤集团宏圣物流综合配送中心项目163亩、町店镇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36亩。
整个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推进体现了一个“快”字,快行快试。阳城县国土资源局具体结合了该县的实际情况,围绕全县招商引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先易后难、自愿合法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成立专项服务领导组,抽调相关业务精兵强将,开辟综合办公绿色通道,简政放权、登门问需、现场解说、座谈研究、缜密筛选,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确保了项目快速落地、尽早建成、及早投产。目前,三英精细材料、宏圣物流等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已在町店项目建新区落地建设。
项目实施过程中,建新区地块尽量避让基本农田。拆旧区地块优先整理复垦为耕地,并通过对田、水、路进行综合整治,逐步提高耕地质量,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有减少、布局更合理,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在快速推进第一批增减挂钩项目试点的同时,该局又积极筹划第二批增减挂钩项目,涉及凤城、北留、演礼三个乡镇,使用周转指标500亩,目前,复垦设计报告和规划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快行快试,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且极大地推动了重点项目的快速落地,有效破解了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瓶颈。□云雷 建斌 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