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票

迎接蓝筹股的价值回归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郑亦工 发布时间:2014/7/29 9:35:56

28日沪深两市小幅高开之后震荡上扬,盘中交通银行涨停,华夏银行、宁波银行等一众银行股多涨幅居前。

上涨之后,必有对上涨原因的分析与猜测,正如下跌时一样。网上有文章列出引起上涨的七点原因,一、交行或开启国有银行混改试点先河,涨停带动银行股活跃;二、工行发800亿元优先股,优先股改善银行资本实力;三、产业资本热捧银行股:雅戈尔举牌宁波银行;四、沪港通有望10月13日启动,低估蓝筹重大利好;五、央行向国开行推出万亿PSL;六、宏观经济继续回暖;七、QFII等资金持续流进银行股,资金面支撑银行股火爆行情。

这些分析是否靠谱,笔者不做评论,只是觉得银行股的大涨,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银行股实在是太便宜了。

比如,在经过近期接近16%的上涨之后,新浪财经显示的交通银行的市净率只有0.71倍,形象点说,也就是说股民现在仍然可以用0.71元,购买1元的交通银行净资产,一般来说,这份资产还将实现10%左右幅度的正增长。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成立之后,有一批人是靠购买原始股暴富的。笔者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购买在净资产价格之下的银行股,比买当年的银行原始股还便宜。

但是,这却出现了一个悖论,为什么这么便宜,却没有人买?

答案是市场上的人们普遍对银行股的未来业绩持有怀疑的态度,比如经济放缓必将带来银行不良率的上升,这将对银行的净资产进行侵蚀;更可怕的是对未来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担心,让人们对银行股避之不及。凡此种种担心,让银行股的股价跌到了地板上。

跌到了地板上,银行股的价值就凸现出来,比如今年银行股的分红,就有多家超过了7%,大幅度跑赢余额宝。更要紧的是,买入银行股的投资者,只拿到了30%左右的当年每股收益,其余部分留在了银行里,还将为股东们创造未来更多的价值,这远非余额宝们能够做到。

这些情况是市场里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A股市场的投资者普遍对银行股不买账,除了对银行股的担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银行股盘子太大,在资金并不丰沛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拉银行股。相比而言,国内投资者更喜欢买小盘股、创业板,即使那些股票市盈率在百倍以上,因为那些股票看上去正在走上升趋势。

这种方法叫趋势投资,与国际主流机构倡导的价值投资不同。但是在香港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影响颇深,机构投资者普遍偏爱估值较低、分红优厚的大蓝筹,远离那些不确定性较大的小股票。这一轮银行股的暴涨,沪港通是明确无疑的导火索。市场普遍认为,国际投资者借助沪港通进入A股市场后,可能会对低估值的蓝筹进行扫货。

之所以有这种判断,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金子有时候会蒙尘,被当成废铜烂铁,但它终归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实现价值回归。

主力机构会利用这些利好消息制造一拨脉冲行情,收割一把就走呢?还是就此持股待涨,迎接传说中的牛市?没有人能够提前预测。笔者觉得,能够预测的只有一件事,沪港通的实行,必将再次推动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虽然它现在被认为不适合中国国情。因为沪港通的实行,将使封闭的A股市场与世界连通,到时候,决定水位高低的将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大海。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