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票

香港股“壳股”“细价股”遭炒作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贾丽娟 发布时间:2014/9/16 9:19:1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机构投资者、海外资金为主的港股市场,正在发生一些细微的改变。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内地投资者的比例正在增加。而随着内地资金不断涌入,在增加市场活跃度的同时,也给港股估值偏好、炒作风格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壳股”、“细价股”遭炒作。

港交所数据显示,在外地投资者中,欧美投资者占了很大比例,而内地是除了美国、英国、欧洲其他地区之外最大的投资者来源地,内地投资者在外地投资者中交易占比达到11.1%。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还是8.5%。

数据显示,内地投资者在外地投资者中的占比近年来在稳步上升。2005年,内地投资者交易占比仅为5.41%,而2007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8.22%,到了2009年,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1.86%,此后略有下降,2012年为8.49%,到了2013年,内地投资者的交易占比再次达到11%以上,为11.12%。按照市场整体交易额的占比来计算,2013年内地投资者的比例为5.1%,而2012年为3.9%。

这一变化从内地机构对港股的态度也能看出。比如上海一家阳光私募产品的投资范围中,都加上了“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参与香港证券市场的投资”这句话。

与内地投资者的参与度渐高同步的是,从去年以来的港股结构性上涨行情来看,市场那些公认的大蓝筹鲜有整体性的靓眼表现,而大批中小市值个股持续保持着高歌猛进的态势,甚至大有和去年一路走牛的A股创业板指数遥相呼应之势。

在近期的港股市场上,“壳股”的炒作备受关注。比如英发国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最高涨幅就已高达15倍,堪称港股市场的大妖股。

对于英发国际的暴涨,有人认为是机构资金炒作,也有市场人士分析称其注入资产良好,新东家深圳光启的“超材料”概念值得关注。其实,这是港股市场利用借壳概念爆炒低价股的一个代表,而这与A股市场上借壳上市被疯炒的故事何其相似。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过,市值低于10亿港元(8月前)的香港本地10家上市券商中,已经有4家做出了卖壳的动作,或者曾传出卖壳的消息。而香港的小盘券商股也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短时间内涨幅可观。显然,这与内地企业“借壳”的预期不无关系。

近年来,内地到香港买壳的公司不断增加,最近两年趋势更加明显,这就推动了壳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以香港主板为例,1997年的壳价大约在6000万港元,而2011年上升到1.8亿~2.5亿港元,在2014年更是达到3.8亿~4.5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贾丽娟)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