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股票

军工股造就百倍市梦率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4 9:43:48

军工股无疑是当前最受市场热捧的股票。申万国防军工板块指数涨幅达40%,领跑整个市场;期间,该板块29只成份股中16只股票涨幅超过50%,而涨幅低于20%的只有4只。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今年以来军工股的大涨行情?军工股获得高估值背后的逻辑在哪里?

国防军工板块 夺年内涨幅冠军

军工板块是从年中开始逐渐走强的。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时,申万国防军工板块指数为956.30点,在上半年几经起伏后,至6月末时该指数报收991.95点;此后该指数随着大盘的拉升逐渐走强,一度于10月14日站上1428.25的高点,之后虽然有所回调,但至10月24日收盘仍报收1334.12点,年内涨幅达40.3%,涨幅居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之首,更是跑赢同期上证综指8.8%的涨幅。

同时,7月份之后军工板块的成交额也迅速放大。据Wind提供的数据计算,今年1~6月份,申万国防军工板块的周平均成交额约为172亿元,而7月初至今该数额则高达504亿元。

在这期间,军工板块内的个股也大多取得较大幅度的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10月24日,申万国防军工板块的29只成份股中,有16只股票涨幅超过50%,21只股票涨幅超过40%,其中成飞集成涨幅高达252.40%,航天动力、北方导航、中航黑豹和成发科技的涨幅均超过100%;涨幅低于20%的股票仅有4只,股价下滑的也只有*ST钢构。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年初购入该板块内任意一只股票,那么便有五成以上的概率获得至少50%的收益,有七成以上的概率获得至少40%的收益,且亏钱的概率微乎其微。

据了解,我国从事国防军工制造的公司中,有一部分为诸如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十大军工集团的下属公司,另一部分则为其他的国企或民企。在申万国防军工板块的29只成份股中,包括中国重工、北方导航、航天动力在内的20家公司为上述十大军工集团的下属公司,而太阳鸟、博云新材、振芯科技等其他9家公司则为其他的国营或民营企业。这两类公司在行情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据记者计算,今年以来,上述军工集团下属的20家公司的股价平均涨幅为65.37%,其中包括涨幅高达250%的成飞集成以及航天动力、北方导航、中航黑豹和成发科技4只翻倍股;而非军工集团下属公司的平均涨幅仅为46.55%,涨幅最大的太阳鸟也仅上涨了65.18%。

连续的上涨势头也进一步抬升了军工股的估值水平。据Wind数据统计,至10月24日,申万国防军工板块的市盈率已达102.30倍,同期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仅13.33倍,前者几乎是后者的8倍。个股方面,除了6只股票因为亏损市盈率为负值外,另有13只股票的市盈率超过百倍,如北方导航、振芯科技的市盈率已超过900倍,成飞集成、亚星锚链等公司的市盈率也在700倍以上。

仅3公司近3年利润增幅超10%

然而,与其凶猛的行情和高估值构成落差的是,多数军工股的业绩并不理想。

以2014年中报为例,在申万国防军工板块的29只成份股中,7家公司营业收入出现同比下降,另有6家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在10%以内,而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20%的也仅有7家;利润方面,包括中航黑豹、航天通信在内的7家公司仍面临亏损,同时有15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2011年~2013年间,该板块中即分别有15家、16家和11家公司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

此外,该板块内多数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2011年~2013年间,仅太阳鸟、航空动力、中航机电等7家公司能维持持续的利润正向增长。而在以上7家公司中,仅太阳鸟、中国卫星、航天电子3家公司能保持连续10%以上的利润增长。然而在2014年上半年,太阳鸟亦出现了同比46.53%的利润下滑。半年报中,太阳鸟将利润下降归因于特种艇大单交付大幅减少、多混船舰生产周期较长导致销售收入下降,同时公司固定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较大;而据其10月27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由于政府短期内控制采购,太阳鸟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3.94%,净利润亦下降46.98%。

这样的业绩表现与这些公司蹿升的股价显然并不相称。

资产注入预期成主要逻辑

显然,军工股的业绩表现不足以支撑其现有的高估值。分析普遍认为,军工集团下属事业单位及科研所改制带来的资产整合和注入上市公司的预期,是看涨军工板块的主要逻辑所在。华融证券即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资产注入预期短期内仍然是军工板块投资的主要逻辑。”

那么军工资产注入将为上市公司带来什么?这里以上半年完成资产整合的成飞集成为例说明。

成飞集成是中航工业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原本以设计、制造汽车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业。去年12月23日停牌,由中航工业集团主导对其进行资产重组,将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和洪都科技三家公司的资产注入成飞集成。成飞集成也借此新增歼击机、空面导弹等航空产品的研制业务,成为中航工业集团的防务装备业务平台。据成飞集成公告介绍,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及洪都科技的资产总额预估值为158.47亿元,该数额约为成飞集成停牌期间市值的3倍。

在资产注入完成、主营业务由汽车零部件业务转向防务飞机总装业务后,成飞集成的未来也颇被看好。长城证券发布报告预计,2014年~2016年,成飞集成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225.88亿元、293.64亿元和381.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96亿元、10.39亿元和13.53亿元。而在资产重组前,成飞集成在2013年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和3817.63万元。5月19日复牌后,成飞集成连续创下6个涨停,股价在两个月内上涨逾260%。

军费预算5年增幅超50%

另外一个支撑军工股价想象空间的则是中国军费预算的增长。

2014年3月5日,财政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及,2014年军费预算约8082亿元,较上年涨12.2%,2013年中国军费预算为7202亿元。对此东兴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军工行业未来几年的高增长确定性较强,继续看好空军、海军装备开始的弥补性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开始,中国开始“补偿性发展”的军费增长策略,军费保持每年12%~20%的涨幅,至2009年增加至4806亿元。

这也意味着,2010年~2014年,5年间中国军费预算增长了2761亿元,增幅达51.9%。

同时,东兴证券认为,中国军费投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仅为1.99%;同年美国为4.35%,远低于世界其他各国。而随着中国国防政策从和平政策转为积极防御,对军备的支出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因此未来几年的高增长确定性较强。

综观军工股现状,大部分军工股目前已经处在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且缺乏有力的业绩支撑,市场对其的评估依据侧重于未来的预期,但是未来资产注入或军费增长究竟能对上市公司业绩带来多大的影响,目前尚难有定论。

(据《投资者报》 赵俊超)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