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聚焦民营企业发展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王晓华 发布时间:2016/2/2 9:43:57

山西华翔集团:民企装备制造业的一盏“明灯”

1月31日,2016年1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出奇的冷。记者冒着零下18摄氏度的严寒,驱车来到位于临汾市甘亭经济开发区的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

由于时间紧迫,在公司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冬季行动”小组直奔华翔集团分公司。从华翔重工,到华翔精密,再到华翔精工;从熔化工段、成型工段,到浇铸工段、清理工段,从涂装工段、粗加工工段,到精加工工段,每个工段的生产现场足有一个篮球场大,每一个工段都是机声隆隆,一派火热的生产场面。一个个颜色为灰色的铸件,在一条条生产线上排列整齐,等待进入下一道工序,十几道工序下来,摇身一变,穿上了橘红色的华丽“外衣”,原来这是华翔集团为日本丰田公司制造的一款叉车铸件,工序要求特别高,哪怕有一丝划痕都不能过关。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刚刚成型的家具一样,需要经过不断打磨、上色、再打磨、再上色,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光亮无比的精美家具。

走马灯似的,记者跟随“冬季行动”小组,穿梭于华翔集团的十几个工段,每一个工段浩大的生产场面,几十米高的生产线,火花四溅的炉火,“盘根错节”的管道,精密加工的现代化,都让记者为之震撼。

而当董事长王春翔充满自信地告诉“冬季行动”小组,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丝毫不受经济寒潮的影响,全集团生产满负荷时,也让记者为之自豪和温暖。而董事长王春翔的自信,更让我们看到了山西装备制造的新希望,看到了山西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和实力,看到了寒冬里的正能量。

董事长王春翔向“冬季行动”小组介绍了公司发展的历程。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以民营为主体组成的股份制企业,创建于1999年。2009年与美的集团合资,在临汾市甘亭工业园创建了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华翔工业园区。企业的前身是山西临汾华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六家子公司,形成了五大生产基地,现有十条工艺技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铸造生产线和两个机加工中心,已形成年产25万吨铸件的生产能力。

公司目前拥有迪砂铸造和V法铸造工艺,可生产灰铁、球铁、合金铸铁材质的工程机械装备业产品。其中主打产品有:空调及冰箱压缩机铸件、工程机械铸件,这是华翔的两大拳头产品,市场营销形成全球性市场体系,并在同行业中占据第一。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走多元开发的路子,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力推汽车件、管阀件和高速铁路件以及机床、农用机械、港口机械、石油机械、船舶机械等产品。机加工件产品属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典型产品,新能源和大型机床件产品也已逐步开发生产。主要客户有日本三菱、韩国LG、现代、德国丹佛斯、恩布拉克、美的、格力、海尔、三一重工、龙工、珠海凌达、广州冷机、台湾瑞智等世界500强和知名品牌企业。

目前,已在武汉、深圳等市建有五个分公司的王春翔,最大的愿望就是在2017年实现整体上市,力争实现百亿华翔!

 

稷山“赵氏四味坊”:小麻花“卖”出大市场

还有几天就是春节了。这几天也是稷山县“赵氏四味坊”最繁忙的时候。只见出入厂房的小货车满载着成箱的麻花,一辆接着一辆从大门驶出。

位于稷山县南街村的“赵氏四味坊”高大的门楼古色古香,“赵氏四味坊”魏碑体烫金大字,更显示出这个百年老店的发展实力和厚重文化。还没走进生产车间,麻花的香味早已飘了过来,让记者不由得有一种想吃的感觉。占地两亩的“赵氏四味坊”,前面是办公区,只见南面近百米长的高大的围墙上,也是“赵氏四味坊”为之自豪的“文化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稷山麻花起源、“赵氏四味坊”的诞生,到如今的“赵氏四味坊”,向人们生动地讲述着一百年品牌发展历程和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品牌故事。

1月29日下午,赵天录,“赵氏四味坊”的掌舵人,操着浓重的稷山口音,手拿话筒正在向“冬季行动”服务团队介绍着企业的情况。办公区的大院正中,一排整齐的读报栏,向人们展示着去年一年各种报纸宣传该企业的文章,这些文章还有报纸的报头,都被特定技术进行放大,人民网、新华网、《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等,远远地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赵氏四味坊”麻花产品展示厅有两个,一个在稷山县繁华地带,方便远道而来的客户参观;一个在办公区,方便客户现场参观体验。在办公区的产品展示室有100平方米,宽敞明亮,香味四溢。六大系列,42种规格,全部呈现在这里,简直就是一个麻花大聚集。只见最小的麻花只有12厘米,外观色泽金黄、小巧秀珍,特别可爱、形如毛毛虫;最大的则有80多厘米,壮硕高大,金黄色的麻花股弯弯绕绕,鲜艳的红绸带蝴蝶结,让这个店中的“镇店之宝”更加华贵,也是赵天录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的标志性产品。

一行人穿戴好白色的工作衣、帽子、口罩,在赵天录的带领下,来到麻花制作车间。“赵氏四味坊”原料车间、和面操作间、发面车间、油炸间、冷却间、内包装间、成品库,看过来,每个车间都是干净整洁,工人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意外造访而停下手中的活。在20多平方米的油炸间,四个工人面对面在制作麻花,揉面、分股、成型、入锅,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只见负责分面团的工人,一手一个面团,排列得整整齐齐,形状大小外观完全一致。赵天录介绍,这些工人都有十多年的操练,凭着熟练的技术经验,已经熟能生巧,炉火纯青。清澈见底的油锅中,不见一丝的油烟,数十根麻花正在翻转,颜色由白慢慢地变黄,工人用一个硕大的漏勺,把煮好的麻花捞出,顿时满屋香味弥漫,同行的人们吃着刚刚出锅的麻花,热乎香软,连连发出“好香”“真好吃”的赞叹声。赵天录说他们用的油都是从大超市买的,每一次用的都是新油。去年,赵天录为了拓宽销路,他当起了电商。如今在京东一号店、淘宝山西特产店、贡天下网都有“赵氏四味坊”这个品牌。就在我们参观的半小时内,赵天录就接了十几个要货的电话,但有一半被拒绝。“因为实在赶不过来了,我们的产品保证质量。从去年11月开始,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工人们就从早晨6点一直忙到下午5点才下班……”

虽然全省经济低迷,同县的麻花厂家纷纷减产,有的甚至关门,但是“赵氏四味坊”却格外红火,产品供不应求,成了该县民营企业中的“明星”。

而让赵天录和他的企业有今天的发展,全得益于三年前的“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作为运城推荐企业,老赵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这个活动。想不到这一跟就跟了三年。20个省会中心城市走下来,让从来没有走出运城的“赵氏四味坊”,不仅出了运城,而且还出了娘子关,“赵氏四味坊”麻花行销全国,最远的还卖到了香港和台湾。外面世界真精彩。从未见过大世面的赵天录,从此脱胎换骨,不再安心于小打小闹,不再满足于小富即安。开始大手笔改装车间,投资“盘”下县城的店面,把自己的产品摆在最繁华的地方。不为省一点小钱而砸了品牌。赵氏麻花在上海叫响了。“赵氏四味坊”敢把“擂台”摆到天津,敢在大上海做起生意,稷山“赵氏四味坊”麻花从此叫响了。年销售额从三年前的2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0万元,一年一个新台阶。

目前,他正在与太原百年老店双合成进行商谈,准备借助双合成品牌的影响力,强强联手做大稷山“赵氏四味坊”麻花这个品牌。同时,他还准备与全县有实力的同行联手整合全县小散弱的厂家,优化结构,做大做强稷山麻花这个品牌。他的这个想法不仅得到了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引起了稷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信心更加满满的赵天录,为了稷山麻花品牌,今后要干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闻喜永祥和煮饼:小企业“团”成大产业

两个月来,闻喜县永祥和煮饼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胡文玲,天天都是5点起床,赶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忙碌。因为订单太多,而且年前必须交货,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四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整个工厂热气腾腾、秩序井然,一派繁忙兴旺景象。总经理胡文玲高兴地告诉前来考察的帮扶小组成员,如今的永祥和煮饼品质、产量、收入,都比三年前提高了很多。

1月21日,记者跟随全省“冬季行动”小组,来到闻喜县进行调研。近千平方米的制作车间楼上楼下颇为壮观,四条公司自己研制的生产线正在运转着。刚刚还是面、蜂蜜、糖、芝麻分离,在经过做馅、投料、成型、滚动等一系列程序后,就像神奇的魔术,从另外一条生产线上出来,变成了一个个滚圆亮泽、好似珍珠的煮饼,随着运输带的转动,新鲜出炉,款款亮相。

在参观人群好奇的眼神中,胡文玲高兴地告诉大家,“现在你们看到的煮饼,都是永祥和最新研制的新产品,非油炸的木糖醇煮饼,品种有莲蓉、绿豆、五仁等,满足众多消费者的口味,也是目前销售最好的闻喜煮饼。因为健康、安全、营养,糖尿病人都可以吃。”

闻喜县的永祥和煮饼,是“山西品牌中华行”让其拓出一片天。“山西品牌中华行”这个品牌航母,不仅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产品卖到全国多个省市,而且还走出国门,摆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餐桌上,这个圆圆的“东方甜点”让这些吃惯西餐的“老外”们,从此爱上了闻喜煮饼。

闻喜县的永祥和煮饼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记者不禁想起了三年前采访闻喜县永祥和煮饼时的情景。那时的永祥和煮饼,还是一个只有十几个工人的小作坊,与如今的永祥和闻喜煮饼的“大气派”,根本不可比。近千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流水线作业,几十名工人身穿白色工衣,按照标准化要求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现代化设备的引进,让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而且经过不断的业务培训,也让这些工人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这也为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闻喜县的永祥和煮饼已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而不断发展的企业规模,也让胡文玲有了谋求更大发展的信心和做大闻喜煮饼品牌的责任心。她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别的煮饼小厂,形成合力,扶持他们走出困境,从而让更多的人就业,为国家交更多的税,从而把小产业做成大产业,为振兴闻喜煮饼,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该县的工业园区,一座更大的现代化厂房已经初具规模。胡文玲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又研发出闻喜煮饼新的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只待开春进行内部装修、设备安装、试机后,就能正式投产了。

据悉,闻喜县目前大大小小煮饼企业有近20家,但是生产的产品质量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依然是糖分高、包装粗糙的老产品,而且产品销路不好。主要销往周边地区,最远的只能卖到临汾、河南的三门峡等地,而且还处于手工制作,有的甚至是无照经营,不仅质量不能保证,卫生更不能保证。多年来,闻喜煮饼这个品牌不仅没有发扬光大,甚至还在不断地萎缩。

在全省煤炭形势始终难见起色的今天,稷山县作为农业大县,工业上始终没有大的支柱产业,也没有把振兴闻喜煮饼这个品牌纳入发展规划行列。而永祥和煮饼的崛起,无疑让县委、县政府看到了整合资源、做大闻喜煮饼品牌的希望。

 

后记:

这是记者一月份跟随省直有关部门“冬季行动”小组,深入基层,走进民营企业,采访的一组稿件。

稷山赵氏四味坊麻花、闻喜永祥和煮饼、山西华翔集团公司,这三个企业都是我省的民营企业。不论是农产品加工民营企业,还是装备制造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的当家人,虽然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的发展理念相同,都有开阔的视野,都有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的品牌意识,都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有一种强烈的对外开放的发展意识。

正是这些一连串的发展开放的“真谛”,使他们所领导的民营企业,凭借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危机和挑战,始终保持旺盛的内生力,不仅不受经济寒潮的影响,而且逆势增长越做越大。

这些企业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正能量,带来的是一个新希望。在寒冷的冬季里,似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在“十三五”开局的第一年,增强了我们提振山西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