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春风拂面暖人心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0/26 11:34:02

    多一份责任,让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少一些麻烦;多一次提醒,让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少跑一些路程;多一次核对,让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少一些信息错误;多一些解释,让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少一些政策疑虑……近年来,省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真情奉献,精心打造养老保险窗口服务单位的优质品牌,受到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的认同和信任。
    参保人员微笑是最大的回报
    今年年初,大同工商银行即将退休的职工刘大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山西省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反映单位给自己少报缴费基数的问题。面对情绪有些激动的老人,中心主任贺德孝同志将老人让到自己办公室。
    原来,刘大爷三年前通过对账单发现,自己1999年-2001年的缴费基数低于工资待遇,今年5月底将面临退休的他一直找单位要求解决此问题,但由于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频繁变更,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这一问题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最后,他只能来到省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了解情况后,贺德孝主任立即安排中心审计稽核科、个人账户科联系大同市工商银行进一步核查取证。经查,这确实是由于企业劳资人员的疏忽,为其低报了三年缴费基数。通过协调企业,中心帮助刘大爷补缴了费用,修改了错误参保数据,恢复了他正常的缴费基数,解决了近三年来一直困扰他的难题。刘大爷激动地说:“我还以为没有指望了,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
    参保人员满意是最大的安慰
    2005年以来,我省连续7年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每次调整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为此,中心工作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双休日,舍小家顾大家,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特别是今年元月份的调整,由于中心刚刚更换新的业务系统,信息系统还不稳定,运行速度较慢,信息科杨翠红科长不顾孩子放学一人在家,持续工作到晚上12点钟。发放科副科长张国菊,克服感冒发烧的困难,坚守工作岗位。就这样,中心工作人员用几天几夜的辛苦,确保了省直行业企业30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于春节前全部领到手中。
    “参保人员满意不满意,参保人员快乐不快乐,参保人员幸福不幸福,是衡量我们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尺。”贺德孝说。
    养老保险事业发展是最大的心愿
    伴随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省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也历经了多次重大的考验和挑战,打造出了一支敢拼、敢闯、不断创新的队伍,创造出了一流的业绩。
    1998年,采取“五年过渡”、“代收代发”、“分步移交”和“双清”等办法,中心科学合理地解决了一系列敏感问题,实现了行业企业百万大军养老保险与地方的平稳接轨;2003年,通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调剂和动用省级统筹积累金、各市和企业配套资金,分阶段、分步骤全面彻底解决了企业拖欠退休人员养老金历史问题,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2003年开始,确保了130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从1998年的434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1486元,增长了242.4%,年均增长10.8%。2010年,人均养老金水平比全国水平高出106元,位列全国第9位,在中部各省位列第一;2009年以来,相继妥善解决了“五七”家属工、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使一批因历史原因中断或未参保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实现了企业养老保险全覆盖。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0万人,参保率达到95%,居省内各险种之首。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