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逐绿而行 描绘三晋交通新画卷

——我省推进高速公路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纪实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5/19 8:59:15

晋城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资料图片)。 


太忻高速沿线,路边的光伏板与野花“同框”,深蓝色矩阵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年碳减排量7455.96吨,为高速公路网注入永不间断的“绿色电量”;


汾石高速路段,固废再生材料筑就路基,工程弃渣变身护坡生态砖,岩壁披绿与流动车影相映成趣;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零碳智慧充电站”投入运行,为这条风景优美的旅游公路注入了零碳活力;


…………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全省的高速公路上,车辆按照规定时速疾驰,从高空俯视,宛如一把精准的标尺,衡量着沿途盎然的绿意。我省高速公路部门以“逐绿而行”为笔,在三晋大地的高速公路网中挥毫泼墨,绘就一幅流动的生态长卷。


炽热阳光


为深蓝色光伏板注入更多能量


阳光不仅催发万物生长,也为这片镶嵌在高速公路沿线的深蓝色光伏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记者在太忻高速大盂收费站、和顺东收费站等地看到,原本裸露的黄土坡如今布满光伏矩阵,光伏板如夏日盛开的“蓝花”般铺展,与周围萌发的绿意形成鲜明对比,二者共同勾勒出一幅“蓝绿相融”的生态画卷。


“我们在大盂收费站、大盂互通、黄寨、石岭关沿线路堑边坡、屋顶、停车场等区域,都安装了固定支架光伏、柔性支架光伏、屋面光伏等多种结构形式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山西交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智能光伏示范项目——太忻高速光伏科研试验段,年均发电量达900万度,减少碳排放7455.96吨。


如今,山西交控集团全域布局的路域光伏累计减排26.12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造1.5万亩森林,为全省交通动脉的绿色蜕变注入盎然生机。


技术突破


“点废成金”的绿色密码


在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工程弃渣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蜕变。


该园区研发以CFB灰渣制备的路桥生态水泥,已应用于隰吉高速、昔榆高速等工程,不仅性能优越,更减少了传统水泥生产的高碳排放。首创的镁基粉煤灰声屏障技术,固废掺量超50%,吸声性能显著,展现了科技与环保的柔性结合。通过建筑3D打印技术,以固废为原料打印出景观桥等构件,5小时即可完成复杂结构,将废弃资源转化为实用艺术品。


此外,在汾石高速公路上,由山西交控集团新技术公司、交通研发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护栏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些护栏的制作工艺独特,将石英砂与钢纤维在混凝土中搅拌,再加入矿粉、硅灰与再生混凝土,不仅具备出色的防护功能,更在百公里范围内实现了碳排放降低1.125吨,真正做到了“固废涅槃”。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彰显了循环经济“点石成金”的智慧,更为我省推动绿色交通、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这些创新成果,如同枝头嫩绿的新芽,为固废利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零碳智慧充电站


以科技之力续写绿色诗篇


蜿蜒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宛如一条彩色丝带,串联起山花烂漫的太行盛景。在这条生态与人文交织的廊道上,零碳智慧充电站如同春芽般悄然点缀其间,以科技之力续写绿色诗篇。


傍晚时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的全国首座零碳智慧充电站里,光伏板正贪婪地捕捉着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将其转化为宝贵的电能储存起来。这座由山西交控集团新能源公司自主研发的充电站,采用了“储能+智慧充电桩+分布式光伏”集成技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结合智能调度功能,实现“零碳”充电,为交通绿色转型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从光伏矩阵的“深蓝呼吸”,到废渣重生的“路面新装”;从零碳充电站的“能源充电”,到车流与花海的“同框”;从被认定为全国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的太忻高速分布式光伏发电科研试验段项目,到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的建成投产……在山西高速公路上驰行,车轮的每一次滚动,触摸的不仅是万物生长的脉搏,更是一条条贯通表里山河的可持续发展动脉。这一幕幕生动场景,见证着交通强省与美丽山西的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王媛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