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以多元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太原文物景区和文博场馆推出“国际博物馆日”多项活动纪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博物馆应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发挥文化纽带、创新载体与遗产守护的多重职能。18日上午,“丝竹映春、雅韵流芳”在晋祠博物馆松水亭、真趣亭上演,古筝的悠扬与琵琶的婉转交相辉映,飞檐斗拱间流淌的旋律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引领大家感受“移步听音、俯仰皆景”的独特意境。
这是晋祠博物馆值“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特别推出的“时光探索、文脉传承”系列活动之一。除此之外,5月16日至18日期间,晋祠博物馆组织“晋心远扬”志愿宣讲小分队走进太原市双塔西街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推出以“青山傲骨”为主题的傅山人文历史展,让观众于墨痕斑驳间触摸时代脉搏,在典籍浩瀚里重睹士人气节。推出“宋韵彩塑、妙笔生花”Q版侍女涂色与“纸刃雕龙、光影宋韵”纸雕灯课程,以宋代彩塑与木雕盘龙为灵感,引导青少年通过彩绘和叠合工艺,在动手实践中领悟传统美学精髓。此次系列活动中,晋祠博物馆以“守正创新”为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据了解,太原市文物景区和文博场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共推出线下活动35项、展览55项,线上活动8项、展览107项。
其中,太原市博物馆“凝心启智”大讲堂依托“山西清代书画艺术展”,引导观众品书法之韵。“赵卿墓车马坑”研学、“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研学,带领亲子家庭开启一场奇妙的“寻宝”之旅。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现场,专家免费鉴定陶瓷、玉石、书画等,提高公众文化和文物保护意识。
晋商博物院开展古建拼搭活动,解锁榫卯密码。太山博物馆的拓印、投壶、皮影等传统互动活动,让大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推出泥板绘画、瓦当拓印、竹编扇、手绘冰箱贴等活动,让观众将博物馆的文化带回家,解锁独特的博物馆体验。
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邀请专业老师为市民游客详细讲解艾草锤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制作方法;社教老师指导青少年使用专业工具参与模拟考古挖掘,进行考古初体验;志愿者为游客解读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的发掘过程、建筑布局及背后蕴含的历史。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竹编体验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讲解竹编起源、发展和技巧,并用竹子和彩绳完成“天龙山藻井”竹编画。
近年来,太原市文物系统加强管理服务,聚焦教育与研究,统筹规划各项工作,各文博机构不断创新展陈、传播和社会教育方式,让文物走下高台、走近百姓,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的过程。从夯实文物保护根基到打造四类博物馆,从深挖文物价值到推进融合发展,太原市正以多元方式让文物“活起来”,为点燃文化烟火气、讲好地域文化故事贡献文博力量。
图为“丝竹映春、雅韵流芳”表演现场。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 王媛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