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报视点经报视点

找寻儿时的记忆 河北武安过大年记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3/2/17 10:28:14

    蛇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三口也随着春运迁徙大军,远赴距离太原近千里之外的河北武安市,陪公婆过了一个团圆年。

    作为武安人的媳妇儿,虽然常回来,但每次这个城市都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年在这里过大年,更让我体会了一把与在太原过年完全不同的感觉。

    感受时空穿越

    腊月二十八,奔波三个多小时的我们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放下行李吃过饭,我们便去置备年货顺便随老公去寻找儿时的记忆。

    武安市是河北省闻名的县级市,更是位居全国第50位的百强县级市,这里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境内交通便捷。事实上,自古,武安便商贾云集,素有“小北京”之称。而在武安市南关街的一隅,“小栅栏”一条街,印证了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时至今日,这里的商业依旧很发达,但由于地处城乡交界处,众商铺经营的吃穿用度等物品样样齐全,且价钱都不高。街巷两旁的小吃摊点也很多,都是武安有名的小吃,比如:驴肉卷饼、拽面、山羊汤、麻糖……老公每次回家,都要到这里一家小吃摊上买两个让他一想起就流口水的驴肉卷饼,美美地吃个饱。

    顺着南关街从南往北走,曾经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风靡武安城的“小北京商场”,招牌虽已换成“金都购物广场”,但往昔的热闹仍得以延续。尽管临近除夕,人们购物的热情依旧不减,商场满是提着大包小包的人们。

    这里的建筑、街景与风物人情,恍惚间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极具时代烙印的供销社、百货商店、理发店……都让人倍感亲切。街巷两旁每走几步,就有卖氢气球的、买风车的、捏泥人的、滚汤圆儿的、卖春联年画儿的、卖大红灯笼的……过年的气氛也像极了儿时记忆中的春节。

    我和老公边走边看,沉浸在属于儿时的记忆中。感慨在临近除夕的时刻还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去欣赏那时的景和物。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武安的市中心已经开始从南向西移。如今的市中心,时尚、繁华、大气。临近春节,这个新兴的商圈又掀起新一轮的购物潮。

    新世纪广场、巴黎春天、美食林超市、阳光超市……站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地带,发觉这里的繁华丝毫不逊于一些省会城市。

    武安市中心的美食林超市,是近几年当地人购物的首选。直到腊月二十九的傍晚,这里仍然是人流如织的采购大军。我和老公逛了一圈后惊喜地发现,武安的超市不仅商品种类丰富,而且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品牌。在生鲜柜台,圆滚滚的鲨鱼肉一斤售价仅20元,而武安人爱吃的驴肉价格比太原的羊肉还高;礼品专柜,各式驴肉礼盒和广府酥鱼占据了60%的比例,白酒专柜的丛台酒、贞元增酒等在太原几乎看不到的本地酒让我大开眼界……

    在河北武安过年,带给我一种全然不同的体验。一座城市,集现代与古朴于一身,让人感到既陌生又亲切。最让我难忘的是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我们全家守着春晚,吃馒头喝稀饭就着几碟小菜,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最“恓惶”的年夜饭。呵呵,其实,武安虽然是北方城市,但习俗似乎独树一帜。武安人在除夕夜不吃饺子,但都要包好,备着大年初一早上五点起来煮饺子吃饺子,这是最重要的一顿“团圆饭”。吃完饺子,天还黑着,大家就开始成群结队地给宗族里的亲戚们挨家挨户地拜年,每到一户,大家煞有介事地一字排开,给长辈行跪拜大礼,场面极其壮观。拜完大家又急匆匆地赶到下一户,一路上,大家笑着谈论着热闹着,过年的气氛尽显古朴与淳厚。

  本报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