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介休市顺利通过国务院督导室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评估,标志着介休教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0年以来,介休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校舍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作为重振教育雄风、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取得了预期成效。五年磨一剑,教育结出硕果,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紧接着,介休2015-2020年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对该市今后六年教育事业谋篇布局,勾勒蓝图,影响深远。借此之际,我想站在政府工作层面谈谈对教育工作的一点认识。
教育与人生相结合
教育与人生结合在一起,让教育为人生服务,而不是让人生被教育捆绑。教育改革要切中要害,教育工作者只有让每一位学生去他应该去的地方,而不是在迷茫中蹉跎岁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文件指出:“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等。”介休的教育,要按照国务院改革意见的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调整不符合考试改革的做法,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教育工作把脉问诊。全市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实施意见》,不这样做,就不符合中国教育的本质,不能抓住芝麻丢了西瓜,要抓住教育根本。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人生领悟,不是一段也不是几年,而是终身教育。这是一个个人主义抬头,缺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时代,不应只顾自己和眼前的利益;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每日网上流传的资讯、媒体发放的消息,给教育带来不少冲击,学校应是一方净土,应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滞后的时代,金钱、权力成为不少世人追逐的物欲,缺乏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教育工作者在现实面前要做到不被利益掩盖良心,以厚德载物自省,追求的理应是较名与利更持久的东西。
用爱心教书育人
教师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学生“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教师应为学生而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决定其职业态度和职业水平。教师面对的是尚未定性的学生,学生交给你不仅是社会分工,更重要的是社会信任。只有无私的爱,才能绘出学生五彩缤纷的人生底色,让学生不负此生。因此,教师要明白三个问题:
一是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王败寇,还是望子成人?易中天老师讲:成王败寇的评价标准是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其实龙是怪兽、材是木头、器是东西,把学生培养成怪兽、木头、东西,而没有培养为人。教育最应该是以人为本,最应该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培育。因此望子成龙的教育是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教育,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望子成人的评价标准是培养真正的人。一要真实,父母说假话、老师教假话,孩子就不会讲真话。康德说,“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是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真实都说出来。”二要善良,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不让他人受到无辜的伤害。三要身体和心理健康,心理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四要快乐,孔子讲做人最高境界是仁,做事最高境界是权衡,治学最高境界是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最高境界。南怀瑾大师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知识初中没用,初中学的知识高中没用,高中学的知识大学没用,大学学的知识社会没用。反观我们的教育,应该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人,培养成健康的人,培养成快乐的人,而不应单单是每年培养几个上北大清华的学生。
二是正确对待从教的态度。当教师要有从教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从事工作期间对待自己所承担的这份责任的态度,这是第一道德,应高于其他一切道德。当每个人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就等于跟社会签订了一份“契约”,应一生履行“契约”,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社会分工不断精细的今天,职业道德管的是从上班第一分钟开始到下班前最后一分钟的事情,牺牲自己的职业道德就等于牺牲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和公平。农耕文明是以“家”为核心每天度过24小时,崇尚个人道德契合了儒家思想核心,以家为主然后才“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近代进入工业文明新阶段,我们每个人每天生活工作在单位的时间很长,必须具备社会契约思想,在职业道德时间里你不属于自己,你属于社会,需要你认真贯彻执行你同社会签订的“契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讲:“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是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在教书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如果教师对于心灵的真实掉以轻心,完全不去顾及,学校教育至少是肤浅的。在学校除了学知识,还要追求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几个方面:一要培养理性信念。理性可以像光明驱除黑暗一样扫除知识的蔽障和精神的苦闷,只有光照所及的地方黑暗才会退却。理性突出的是谦虚,对不掌握的表示尊重。知道的越多,你越了解到所不知道的就越多。二要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追求智慧。学校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把学生知识得到扩展,想象力得到开发,学生人格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判断一个人能否有发展的潜力,要结合他的个性、家庭境况和思想状况。三要培养学生学会倾诉,培养理性对话能力。学校不仅传播知识、造就人才,更重要的是传递和发展社会核心价值,发现内在价值。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寻找社会需求,而不是盲目紧跟形势满足社会需求。工科是培养办实事,理科是培养讲道理,文科是培养探索人生意义,三个方面都很重要,办实事创造社会财富,做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创性动力,文科是为人生创造意义,学校的灵魂必须依靠人文关怀来塑造。在哈佛大学,一进校门有个“三本书”的雕塑,两本书是展开的,一本书是合住的,没有展开的那本书就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命运好不好看两条:一看业力。善业多则福报大,福报大则诸事顺利,诸事顺则趋吉避凶;恶业多则福报浅,福报不足则诸事不顺,厄运偏多。教师起心动念、开口动舌、举手投足均无不是业,业力牵引向善,人生光明灿烂;业力牵引向恶,人生哀愁黯淡。二看心态。心态就是心念,心念好如一粒善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可以开出芬芳美丽的花朵,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心念不好就如一粒恶的种子,播种在大地上就会结出厄运的果实,是一个尝尽哀愁辛酸的人生。因此,教师要运命,主宰好的命运。
用责任改革教育
校长是党和政府教育事业的骨干,在其位就要谋其教、尽其责,就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事业观反映一个校长的精神境界,反映一个校长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当前,群众对教育还不满意,有的校长把工作当作谋取功名利禄的机会,把学校办成“官场”、“商场”,急于求成,一些校长不愿付出艰苦努力,总想少耕耘多打粮,不脚踏实地地干事,信虚言、听浮术、采华名、兴伪事,总想一镢头挖出一口井。组织上把你放在校长岗位上,是一种信任、一种重托,这是校长权力的本质。那么,怎样做好一名校长呢?
一要静心。静下心来工作。情由心生,相由心生,脸观人心,心知未来。心不静则神不安,要排除一切杂念、疑虑、烦恼和忧患,为教师营造一个放心、安心、舒心、静心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保持一种宁静,宁静方可致远。安于清贫、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心甘情愿守护人间正气,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尊严。
二要乐心。让教师有一颗快乐之心。乐心才能乐事,爱岗才能守岗,敬业才愿奉献。在工作中体会从教的快乐,体验从师的幸福,品味育人的乐趣。
三要进心。培育教师进取之心,进取才会争先,争先才能创优,创优才能向上。让教师以旺盛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去开创事业上的奇迹,攀登事业高峰。做师者之师、仁者之仁。
四要潜心。让教师具有钻研之心、研究之力、探索之情。研究才能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学高为师、品学双馨”,为教师创造和建立良好的教研条件、教研机制、教研氛围,不断开发和培养教师钻研教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包括教学常规、师生情感、教师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最前沿的教学改革方向等。
用环境保障教育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做什么?教师队伍方面:要做好严控“两头”,抓好在岗,教师上岗严格执行“凡进必考”。校长队伍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实施细则。教研队伍方面:要以教研促教学,搞教育功利性不能重,所有的教学都不能妨碍学生长远发展。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增强探索精神,提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他在未来事业上能走多远。人生之路只能一个人走下去,没有依傍、没有导师。哲学家萨特讲:“人是自我选择的。”学校要教给学生这些能力。
二是政府各部门做什么?为教育办实事,解决好布局规划、学校用地、建设资金等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之事。把学校的事要当作自己单位的事,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再用2-3年时间全部完成所有学校的建设项目。宣传部门要宣传报道教育领域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
三是社会做什么?社会的重要责任是促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我们人人是家长,人人既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也有质疑批评教育问题的资格。人人都有尊师重教的义务,尊重教育、尊重教师、鼓励从教。认识自己很重要,但是认识自己也很难,社会成员要正确认识自己,爱孩子更爱教师,宽容他们、欣赏他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关键是利益诉求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教育事业。鲁迅讲:“中国的脊梁是那些落后仍在奔跑和见了这样的运动员肃然不笑的看客。”这句话很有道理。
四是党和政府做什么?党委重教为先,政府兴教为本。市教育局班子承担起组织领导全市教育事业的重担。介发〔2014〕13号文件是市委、市政府2020年前对全市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共15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监督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情况。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态度始终不变,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竭尽全力、奠基未来”。
介休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怀民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