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圈子里的朋友们又在热议读书的话题。大家有的谈读书的好处,有的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有的说读书的方法,有的说历史上名人读书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位名人的读书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贵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他们不仅仅是读书达人,同时,在他们的文字里,也谈了关于读书的目的,或许他们的话能够给予后辈读书人一点启示。
那么曾国藩又是怎么看待读书的目的的呢?曾国藩说:“盖人不读书则已,亦既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昔卖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不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关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曾国藩说了这么多,无外乎就是学习要学以致用,读书的目的在于修身,曾国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子是也。”其实,讲一千道一万,总结出四个字就是“学会做人”!记得程子谈到《论语》时说过这么一句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何谓好书?就是读后能有收获!这就是读书的目的之一。
那么胡适又是怎样看待读书的目的的呢?其实,对于读书,胡适谈了很多,在一次演讲中,胡适说:“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其实是宋真宗赵恒)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台下哄笑)。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显然,胡适也是想借演讲的机会,批评那些读书是为了功名利禄之徒!读书动机不纯,当他们实现了“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理想后,就会懒于读书,而有的懒人干脆就不读书,走歪门邪道去获取荣华富贵!当下,应试教育漫天飞,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好的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这就和当年的放羊娃娶媳妇一样,放羊娃娶媳妇是为了生儿子,生儿子是为了放羊是一个道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的读书有何妙处可言,现代中国人不喜爱读书,关键在于小时候受的教育出了问题,目的与动机不纯的读书,自然不可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读书也就无从谈起。胡适先生在《归国杂感》一文中说:“有人说,思想是一件事,文字又是一件事,学英文的人何必要读与现代新思潮有关系的书呢?这话似乎有理,其实不然。我们中国学英文,和英国美国的小孩子学英文,是两样的。我们学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可见胡适主张读书就是希望大家学会求知。所以说,读书的目的要真、要纯,读书才能有兴趣,读书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要读书,就要明确读书的目的。综合曾国藩与胡适的读书观点,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为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读书的目的正确了,读书也就成了一种幸福,一种自然。当然某些学术性的书读起来未必就有趣,但苦读下来,却可以让人学会做事,甚至改变这个世界!罗日荣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