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长话安全开栏语: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2018年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会议和山西煤监局全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具体要求,长治煤监分局决定2月~6月在辖区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集中警示教育及“矿长话安全”活动,并与《煤炭周刊》编辑部共同推出“矿长话安全”系列报道。
为此,《煤炭周刊》编辑部以“矿长话安全”为主线,精心策划,组织记者赴长治对重点煤炭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采访。以期对全省煤炭企业启示、借鉴,提升全省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晋能集团山西长治王庄煤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纪实
以安全关键隐患风险管控为防范事故的重心,以现场、班组、岗位安全工作为着力点,规范员工行为规范,以营造安全文化为基础,大力弘扬建设安全文化,抓住安全工作为主线,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这是晋能集团长治公司王庄煤业2017年在“三基”和“六大体系”建设工作上的真实写照,分别体现在重大灾害隐患管控、员工“七步法”和安全文化培育三个方面,把突出问题和目标作为导向,紧紧盯住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坚持狠抓落实,持续深入推动安全工作,为企业的深化改革、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近日,本报在“矿长话安全”系列宣传报道中,对王庄煤业相关负责人就这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采访。
管控安全风险——精细实
2017年,王庄煤业面临着3#煤已进入末采阶段,同时15#煤项目也在进行一期建设工程,井下作业点多面广,且频繁揭露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此种情况下,产生了制约该煤业安全生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3#煤进入末采阶段供风路线的变长,15#煤的开拓工作导致井下作业地点增多,矿井供风量紧张的现象日趋严峻。
一方面,为了有效解决工作面长距离供风中风量不足的问题,确保远距离供风安全,王庄煤业采取更换大功率局部通风机,将风筒更换为直径1200mm,节长为20m的风筒,减少风筒接头数量和风筒漏风量,并在拐弯处使用铁质弯头,提高风筒悬挂质量,保证吊挂平直,以减小风筒沿线通风阻力。
“我们采取变频运行的方式对局部通风机进行切换,以防止机器启动时突然升压导致风筒脱节,确保了工作面远距离供风安全”。安全科主任李晓军说。
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治理井下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治理问题和开展好职业健康防治工作,王庄煤业还在3505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和3406探巷掘进工作面应用KCS—700D型湿式除尘器,使得除尘率达90%以上,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为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工作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针对3#煤掘进工作面揭露空巷情况的不断增多,王庄煤业及时购进GC7890型气相色谱仪一台、PGM—2000型多气检测仪6台和比长式检测管等设备,为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准确检测分析提供了手段,这也为15#煤开采时自燃发火标志型气体检测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因素是由于历史原因,井田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废弃巷道和采空区,在采掘过程中对顶板、防治水管控及有害气体的监测监控方面造成不小压力。
为了有效治理水害,王庄煤业于同年7月成立了地测科,并配备了地质测量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与周边4座生产矿井进行图纸交换,查明了矿井周边联盛西掌煤矿采掘活动及其采空区积水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完善了技术资料,同时对井田范围内的废弃井筒进行走访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避免和减少了雨季地表水的渗入。
在探放水工作中,王庄煤业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探钻留痕、见痕掘进、班班确认”的规定,并且在探放水工作结束后,由安全员、地测科、 掘进队组班组长和探放水队联合进行验收,全年累计超前物探30次,钻探15.6264万米,放水约59.69万立方米,地表裂缝勘察13次,切实将探放水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针对顶板问题,王庄煤业根据矿井巷道用途、服务年限以及周围地质情况等因素,合理设计巷道位置及断面形状,尽量选择岩性较好、煤层围岩稳定的位置开凿巷道,定期对支护材料进行第三方合格检验,确保工程质量和支护材料合格,使顶板管控得到了加强。
夯实安全基础——七步法
“七步法”是王庄煤业根据晋能集团长治公司要求,在煤矿实行的一个重要安全管理模式,目的在于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该方法分为“班前会七步法”、“入井前准备七步法”和“井下安全作业七步法”,每一个又都分为七个步骤规定。以“井下安全作业七步法”来说,分为乘车、井下行走、交接班、隐患处理、规范操作、收工、班后会七项,其中,交接班、隐患处理、规范操作这三项显得尤为重要。
李晓军介绍,在交接班这个日常工作环节,工作人员对此执行相当严谨。交班人和接班人必须对照记录表逐项确认,对存在的问题务必要清楚并填写在记录表中,交接完毕后,双方班队还要签字确认,并将各项情况向队部和调度室汇报并存档。无论是班组长还是验收员,两班人员都必须实行一对一的交接。
而在“隐患处理”环节,井下本班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和交接班时发现的一般隐患,必须要由本班处理;不能处理完的隐患,则必须对下班交代清楚。
“对于本班不能处理或者需要多部门协调处理的隐患,则必须及时汇报队部和调度室,由相关部门商讨共同解决。”李晓军介绍,像油封之类的设备,一旦发现有隐患,必须当即停止作业,并向上面汇报,紧接着检修班会前去解决,待处理完后方可恢复作业,目的就是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影响生产。
“另外,待这两个环节的工作完成后,下井的队组在开机前必须要进行安全确认。简单说,就是操作前对本岗位诸如液压支架等设备等情况进行安全确认,待确认和隐患处理完毕,方可正常作业。”李晓军说。
“七步法”的实行,不仅进一步规范了王庄煤业的员工行为,增强了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也使得煤矿的考核方式更加的明确化,极大的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培育安全文化——形式多
安全,离不开管控,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既需要学习培训,也需要宣传。
为此,一方面,王庄煤业围绕三项岗位人员、四支队伍、班组长素质提升、新员工、“三违”人员、转岗培训等类别,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大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李晓军说,此项工作,王庄煤业采取以矿长为主要责任人,成立了安全培训管理机构,把培训工作分为四类,分别是每日班前会的每日一题、每周定期活动日的本周问题回顾学习、每月队组关于工作面、设备参数、操作等岗位学习考试,以及每季度的定期学习和考试。
“以每周活动日为例,内容包括事故警示片、问题总结分析、回顾、人工操作。月考则包括采煤机等设备的功率、原理、标准等项目,采取奖惩的加减法培训考试,然后根据结果,对成绩好的给予工资上的奖励,成绩不好的则需要再培训。并且,还对各级各类培训的档案管理工作分类完善,做到培训工作一人一档、一期一档、一培一档。”
另一方面,除了培训,王庄煤业的各类安全文化活动也在同步进行。该煤业的安全活动、报纸、微信平台、广播站、视频等各类形式,成为了营造推广安全文化的载体。
《家园》,是该煤业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平安和谐企风为主题,收集整理大量职工主题来稿编印出的一本书刊,在这本书刊上,有职工发表的各类文章,内容包括传统文化、家风、生活、工作感言等。
“随着职工投稿的兴趣越来越多,日积月累下来,逐渐凝聚成了一股力量,激励着工人们的同时,也培养了和谐文明的氛围。”李晓军说。
实际上,这只是王庄煤业安全文化宣传的其中一种方式,在王庄煤业的安全文化活动中,还有一线职工话“安全”、安全书法、安全漫画、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周等活动,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还极大地调动了全矿职工参与安全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安全宣传教育效果。
2017年,对王庄煤业来说,成绩很明显,但问题也同样存在,表现在三基有待继续夯实、管理水平有待继续提高等方面。在2018年晋能集团的安全工作会议上,该集团明确提出“136”安全管理模式和“333”安全举措。对此,王庄煤业将这两项列为2018年重点安全工作,在此基础上,突出对防治水、顶板管理、瓦斯治理、一通三防等重大隐患的治理,从而夯实全员安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