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打造本安型矿井的轨迹
本报记者 牛建国 丁俊龙
晋能集团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是一座资源整合后的高瓦斯矿井。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面对煤炭市场的风云变幻,福达煤业在“安全与生产并重”这一重大关系的处理上始终保持定力,实现了安全生产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和企业扭亏为盈的可喜成绩,连续几年被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授予“先进企业”,武乡县委县政府授予“煤矿生产先进矿井”“先进单位”“优秀企业”,集团公司和长治公司授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4月23日,该煤业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目前,该煤业已走出了一条本质安全,管理高效、改革创新的发展新路子。
“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汲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才能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经理袁文丰说。
科学选用设备 确保安全高效
在福达煤业15号煤回采工作面,合理选用了单轨吊机车来代替传统的小绞车运输。
这是福达煤业为做好辅助运输系统安全工作、特别是为确保工作面搬家倒面期间运输安全运用的新方法。
该运输系统由轨道、道岔、悬挂装置以及其他相关附件组成,具有完善可靠的安全保障系统、限速保护、手动紧急制动单独回油路保护、发动机防飞车保护、发动机及排气口温度保护、自动灭火系统、甲烷检测保护、故障自诊断和保护等功能。
2015年11月,福达煤业在15号煤一采区安装了第一台德国新沙DZ18003+2+3型柴油机单轨吊机车。之后,该煤业结合15101工作面回撤、15102工作面安装期间使用单轨吊机车运输的经验,又在15号煤二采区辅助运输系统使用了一台同样型号的德国新沙柴油机单轨吊机车和一台捷克芬瑞特DMZ50F型柴油机调度单轨吊机车,实现“一大一小”单轨吊机车相结合进行辅助运输,从而使15号煤二采区辅助运输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同时又降低了运输成本。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并确保单轨吊机车运输的安全性,福达煤业通过借鉴欧盟单轨吊轨道吊挂和安装标准,结合井下巷道地质条件和载重工况,制定出了多项适合该煤矿的单轨吊轨道吊挂方式和安装敷设标准。
截至目前,该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充分体现了单轨吊运输系统安全可靠、机动灵活、自装卸性能好、连续运输、转载方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诸多优点:
——在敷设轨道时除使用吊挂链和吊挂锚杆外,不需要其他物料,比敷设地轨运输系统具有节省材料、施工简单、便于回收利用优势;
——多条巷道只需安排一名单轨吊司机和跟车工便能够进行连续运输,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减少工资支出,利于管理;
——无需像绞车运输那样在巷道起伏处安装各类挡车设施及防跑车设施,使安全管理简单化,更具可靠性;
——在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期间,可以将单轨吊轨道从回撤工作面安装至待安装工作面切眼内,将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重型设备直接运至工作面,实现物料及设备的无转载直达运输,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我们根据自身煤矿地质条件因素情况,合理选用了单轨吊机车来代替传统的小绞车运输,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辅助运输效率,还实现了减员增效。目前这项系统已经在15#煤15103工作面、15201工作面、轨道大巷和轨道下山等地点安装使用,今后将逐步完成整个15#煤单轨吊运行网络化。”袁文丰说。
据了解,对于这项系统,福达煤业将在今后进一步扩容、优化单轨吊辅助运输系统、减少系统环节,充分体现单轨吊运输系统安全可靠、机动灵活、自装卸性能好、连续运输、转载方便、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优点,计划从15号煤轨道大巷、轨道暗斜井开始,逐步在副斜井井底车场、8号煤轨道大巷、8号煤轨道下山敷设单轨吊轨道,从而实现井下辅助运输淘汰绞车运输,全部采用单轨吊机车运输的目标。
同时,为确保井下全面实现单轨吊运输,将在现有两台单轨吊机车的基础上再采购一台单轨吊机车,并且在单轨吊运输系统上安装“信、集、闭”系统,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和监测单轨吊运输信号及道岔,实现各运输巷道的自动开放和自动闭锁,进一步提高煤矿单轨吊机车的运输能力,从而保证单轨吊机车安全高效运行。
严把安全管控 营造企业文化
在福达煤业会议室的墙上,有这么三句警示语:
开会加不落实等于零。
布置工作加不检查等于零。
抓住不落实的事加追究不落实的人等于落实。
这既是要求,也是鞭策,也体现在福达煤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引领和专业的理论水平,很难走上正确的轨道。正是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福达煤业领导班子积极根据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召开总支委员会、党员大会,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大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把握正确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使全体干部、党员在认识和理论上都有了新提升。
同时,在开展“三基建设”大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巡视整改回头看”工作,对照相关要求,围绕自身在“三基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调研,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及责任清单,确保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通过大力整改,使煤矿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理论要学习,整改要理顺,而这些则要落实到安全工作的实处。
安全不达标,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一切成绩都归零。基于此,一方面,福达煤业在晋能集团及长治公司的领导下,按照晋能集团“一落实、双建设、双达标”要求,全面推行集团公司“136”安全管理模式及“333”安全举措,长治公司“121268”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及集团公司班前会、入井前准备、井下行为规范操作“三个七步法”,稳步推进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员工操作达标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牢记“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的安全理念,坚持“安全、环保、依法”三条底线,坚持培训、管理、装备“三并重”原则,重新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周四安全活动日制度》和《地面生产车间作业网点安全巡视制度》,并不断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坚持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基”建设、规范操作、强化培训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动态考核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另一方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据了解,在培训上,福达煤业先后积极组织A类安管培训9人,初训1人,复训2人;B类安管培训16人;集团贯标4人、四支队伍建设4人、兼职救护队培训23人、省厅双预控培训3人、集团公司调度员培训9人、职业卫生培训6人;特殊工种作业人员72人;班组长素质提升培训2人次;集团一号文解读培训A类6人,且参培率100%,达标率100%。
同时,公司积极宣传执行晋能集团公司文化理念,通过规划、绿化,且文化墙、安全标语提示、车辆管理等方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职工的行为,提高企业文化。例如,在“五道五治”、“结对帮扶”等工作上,该煤业领导多次到墨镫乡上台村结对帮扶点进行实地调研、座谈,对下一步扶贫项目进行了重点考察,先后完成了新矸石山道路硬化铺设工程和“五道五治”工程2公里,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如果把煤矿比做一个人,那么矿长就是人的‘大脑’,必须与时俱进,以身作则,带动大家加强业务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地自觉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现行的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风范,培养优良的安全文化。”袁文丰说。
坚持以人文本 构建和谐矿井
安全,不光需要管控和学习培训,还需要人性化的引领和关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袁文丰告诉记者,由于福达煤业的干部职工普遍离家都比较远,七成职工的家距矿区有3小时左右的车程,全年80%的时间是在矿区度过的,时间长了,未免就会造成人员流失和思想颓废等不稳定因素,因此,着力改善职工的吃、住、行等条件,尽力让他们在企业找到家的感觉势在必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全体职工的思想、生活稳定,本着人性化的出发点,福达煤业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涉及职工的“衣、食、住、行”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在硬件设施方面,福达煤业经过大力建设,南宿舍楼、南食堂先后投入使用。同时对1号、2号宿舍楼进行修缮,增加了洗浴间、网络电视、学习桌椅、电磁炉等设备,实行公寓化管理,让职工在感受到家的氛围时,也享受着宾馆的待遇。
为了使职工更加贴近生活,福达煤业还新建了职工便民超市,既方便了职工因矿区偏远而购置生活必须品的困难,又给困难职工家属创造了就业岗位;建造了职工自助洗车房,既方便职工车辆清洁又降低了支出;在更衣室增加了长条沙发方便职工更衣,还在澡堂增加了桑拿房以提高职工洗浴质量。
住宿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生活质量,但这还不够。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针对餐厅饭菜质量的焦点问题,福达煤业狠下功夫,大力整改,在“端午节”、“冬至”等传统节日为职工免费增加相应菜品,并由单位补助,除班中餐外额外增加鸡腿、肉包子等,既要让职工吃的饱还要吃的好。同时,在食堂管理过程中,特别注重动态管理,强化检查和考核工作,坚持每周一次自检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调研和积极开展全矿民主评议活动,从而保证了饭菜质量与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
不仅于此,考虑到职工的精神需求,福达煤业还及时对多媒体室进行了改造,并组织职工于每周三晚7时先看15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再放映时下最新电影,让职工紧跟时代潮流,充实了职工的精神生活。
关怀仍在继续:福达煤业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方便工作与信息互通,先后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既方便了工作又实现了信息互通。以《福达煤业交安信息交流群》为例,针对员工离家远、路程长,公司创建的微信群,可以对职工上下班途中的交通情况进行实时交流,从而选择合理路线。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粉尘等原始数据资料录入档案存档,本着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将体检结果书面告知职工并由本人签字存档,建立起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同时,大力加强职工社保管理,保障职工切身利益。
一系列的工作,既促进了职工队伍思想的稳定,又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不过,尽管如此,但福达煤业科学前行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在总经理袁文丰的工作日志上,记录着一项项以后有待完成的工作:WIFI矿区全覆盖、矿区一卡通改造、增设井口身心健康体检室、研发新系统利用手机二维码功能……
“提升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使员工获得更高的归属感,可以有效促进员工凝心聚力,大大降低煤矿的安全风险。”袁文丰说。
提高经营效益 提升管控水平
2012年,随着煤炭“黄金十年期”的结束,煤炭市场急转直下,甚至一度处于低谷,此种形势下,许多煤炭企业出现亏损,也包括福达煤业。经营利润连续几年的负增长,使得这个有近700名员工的煤矿举步维艰。如何才能快速扭亏为盈、提高公司效益,成为摆在福达煤业领导班子面前的最大问题。
面对困境,袁文丰强调,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越不能放松,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当然,我们也不能片面抓安全,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力扭转生产和经营被动的不利局面,尽最大力量创造效益。这是抓安全的目的,也是提高安全秤和管理水平的物质基础。
基于这一理念,该煤业领导班子积极了解市场、走访客户、召开座谈会,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以及对煤质的要求。他们针对在煤炭市场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为保证购煤用户能够及时上账拉煤,抱团取暖,协同配合,多次与销售系统软件技术人员协商沟通,最终实现了手机远程操作销售系统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使购煤用户在节假日也能够及时定煤、及时上账拉煤,为企业原煤销售开通了绿色无障碍通道,保证了销售畅通,一度出现车辆排队拉煤的可喜局面。
同时,他们积极通过超前管理抓煤质、技术源头抓煤质、过程控制抓煤质等措施,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来提高煤质;通过对地面出矸系统进行改造,拆除原3#出矸皮带,在4#选矸室内安装一部运矸皮带,并将选矸斗改造为“人字型”煤矸分离斗,达到煤矸快速分离的效果,并且安排后勤科室人员参与捡矸,使煤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赢得了用户的好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在2016年当年,福达煤业逐步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55.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043.12万元,并且拥有固定企业用户12家。
福达煤业在煤炭市场略有好转和公司经营管理扭亏为盈的情况下,始终牢记严把采购物资数量,杜绝一切不合理采购,能用旧的绝不买新的,能修复的及时修复再利用,确实需要购置的设备、配件、材料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保证生产急需物资;严格执行上级招投标管理制度文件精神,科学进行商务谈判节约企业资金。仅2017年,该煤业的物资采购节约资金约169万元;通过非招标采购物资商务谈判节约资金约23万元;通过招标采购物资节约资金约491万元。此外,福达煤业还加大“交旧领新、修旧利废”的执行力度,取得了较好成绩,起到了降本增效的良好效果。
一项项管控措施,一组组有力数据,在这背后,是福达人的奋力拼搏和勇于创新的真实写照,福达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谱写成一曲新时代下如潮澎湃的福达精神。
正如袁文丰作词、作曲的《福达人之歌》所唱:太行苍穹,壮志凌云,我是福达人。凿破混沌,开拓乌金,我是福达人。我是太行山脉一弯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