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山西生态山西

苏村煤业:吹响安全生产集结号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6/29 17:11:25

作为崇安公司已投产7年之久的主力矿井的苏村煤业,在实际工作中,坚守安全红线、强化责任落实,以完善五大体系、健全三种模式、狠抓四项能力、严肃两项纪律、推行两项考核作为工作重点,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平稳运行。


完善五大体系


组织体系,建立了矿、部、队三级管理机构。在矿级领导层面,建立了矿长及分管安全、生产、技术、机电、通风、防治水工作的“七长”管理模式。在中层部室层面,设置了调度指挥中心、监控中心、安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通风部、地测防治水部、机电部、安标办、职工培训中心、应急办等十个专业部室。在基层区队层面,成立了综采、综掘、机运、辅助、选运、机电服务、安检、瓦检、探放水、监测监控及兼职救护队等十一个队级管理单位。通过七长、十部、十一队的组织网络,实现了矿井日常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达到了管理的全覆盖和无死角。

技术体系。健全了以总工为首的矿井技术管理体系。从采掘机运通到测防治水等不同专业分别配备了副总工,并依托技术部、通风部、防治水部等技术管理部门,在各区队设置了技术员,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技术指导生产的保障作用。

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安全、一通三防、顶板、地测防治水、机电运输、民爆物品、监控和调度管理等八个单元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实施,有力保证了矿井安全平稳运行。

责任体系,通过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逐级签订和不间断开展的“知职、履职”活动,进一步压实了安全责任,明确了任务目标。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利用经济杠杆进行目标考核,最大限度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自觉性和工作积极性,为安全生产目标的圆满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应急体系。自2013年以来,公司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立了救护基地,成立了矿山救护中队,按规定配备了30余名救护队员和配套的救护设施及装备。编制、完善了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并按要求认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和各项应急培训,有效地提升了矿井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健全三种模式


安全风险管控模式。建立了以矿长为首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成立了专职部门,明确了工作流程,编制了评估报告,确定出7项重大安全风险和45项一般安全风险。矿长每月、分管负责人每旬分别组织对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逐步改进完善,使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模式。建立了六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模式,即矿长每月组织一次全方位的隐患排查,分管负责人每旬对分管区域开展一次隐患排查,部室管理人员每天对井上下各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区队每天对本队区域进行排查,班组每班对本班区域进行排查,岗位人员对本岗位随时进行排查。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模式。从规章制度上、考核办法上、专业培训上、专项投入上和验收模式上都形成了一套健全完善的体系。在安全培训方面,该矿共进行了五次全员培训和八次专项培训,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意识和能力。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方面,新增了煤炭监管信息平台系统、可视化调度系统、通风在线监测、顶板监测、人员定位唯一性功能检测、主提升绞车的冗余系统等相关设备设施。在达标验收方面,每月由矿长组织进行全面验收,并作为各部门逐月考核依据进行奖惩。


狠抓四项能力


领导的决策指挥能力。在矿级领导的任用审核方面,严把准入关,通过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的业务能力。加大各分管领导工作绩效的考核评定。保证了决策指挥能力的稳步提升。

部室的技术保障能力。采取百分制,各项工作业绩完成情况直接和工资挂钩进行奖罚。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促使部室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队组的执行管理能力。根据月初下达的安全、产量、标准化、机电故障率、节支降耗以及辅助任务等各项目标,月底对各队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通过经济杠杆地调节有效地促进各队组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岗位的个人防范能力。通过开展全员培训、标准化培训、三大规程培训、班组的每日一题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上级部门的特殊工种培训,使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严肃两项纪律


严肃了领导带班纪律,要求所有带班领导必须做到“两同时”“三必到”,即和职工同时入井、同时升井;情况变化现场必到、存在重大隐患现场必到、问题最多现场必到。严肃了部室跟班纪律,要求各专业部室每天必须定员跟班,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真正实现了专业技术和生产现场的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