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对山西高平科兴牛山煤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日子。伴随着120万吨/年矿井的正式投产,“不甘小、不畏老”的一代又一代牛矿人,在即将走完60年甲子一轮回的时间节点上,终于开创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宏伟基业,踩着新时代的鼓点欣然迈进逐梦已久的“大矿时代”!
矿井回放
从一个弱若微尘的2万吨集体“小煤窑”,到全市“第一集团”旗下比肩时代的120万吨现代化矿井,牛山煤业近60年的奋进历程,既是企业实现由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完美蜕变,又是“自立、自强、自新、自信”企业精神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一次次凝炼和结晶。
牛山煤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自立的过程。1959年,当时的高平公社抽调石咀头煤矿和伯方煤矿的工人和技术骨干共百余人,以拓荒者的勇气开始了“牛山煤矿”(南口)的征程。第一代牛矿人吃窝头、睡地铺,历时两年建成年产2万吨的规模小矿,于1961年生产出了第一斗煤。从1972年到1976年,历时4年,北口建成接替南口,产能达到15万吨/年,开启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跨越。
牛山煤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自强的过程。为破除原煤外运的瓶颈,于1982年建成全长1.7公里的铁路专线,成为当时全国集体所有制煤矿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专用线,轰动一时。
牛山煤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自新的过程。在随后的20多年间,采煤方式由高落式到长壁式,回采率由25%提高到70%,提升方式由人推罐车到皮带运输,同时集中力量建成现在的井口(斜口),规模提高到30万吨/年。企业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队伍建设等在这一阶段得到很好的磨练,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后,现有井口(斜口)开始大规模运用现代化装备、技术和管理手段,先后上马轻型综采,完成通风、提升、瓦斯监测等各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上马新的洗选系统,广泛推广高效规范的管理方式,不仅产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整体实力也突飞猛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了脚跟。2009~2010年,把握住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中作为单独保留矿井的历史机遇,对自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全力以赴申报120万吨/年矿井的扩建项目,并于2010年12月30日获得开工报告。
牛山煤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自信的过程。120万吨/年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从2011年3月8日奠基,到2018年7月10日正式转为生产矿井,历经长达7年多的漫长岁月洗礼才见彩虹。期间,经历过“以矿养矿”的“平稳起步”,经历过内外交困的“负重拖行”,更是经历了濒临绝境后雪上加霜、前所未有的逆境突围。
矿建初期,牛矿人满怀信心,按照“一轴四区两带”的空间格局,为未来的矿山绘制了蓝图。同时,为了能够给基建项目提供建设资金,达到“以矿养矿”的目的,煤矿经争取被批准为“双边”矿井,矿井建设及各项配套工程均得以按计划顺利开展,为牛矿人建设120万吨/年现代化矿井、实现大矿梦想搭好了舞台,拉开了序幕,奏响了进行曲。
2013年突如其来的一次变故,打乱了企业原有的计划,导致矿井停止生产,建设工期延长,资金来源被切断,加上又恰逢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煤市低迷,价格倒挂,整个煤炭行业陷入发展底谷,煤矿的资金链条彻底崩裂,井巷建设、地面基建和机电安装三大工程开始处于半停工停建状态。在内外交困中,牛矿人仍坚守那份自信,一直负重拖行到井巷完成前两期工程,安装、地面等工程被迫“半拉子”荒停。
2016年8月,牛矿人一直在艰难中自信坚守和企盼的那个春天终于伴随着煤市的开始回暖到来了,新领导班子三颗棋子落地下活一盘死棋,全矿干部职工坚定信心,努力作为,以忘我牺牲的精神奋力完成120万吨/年矿井建设转产的坡度“三级跳”,在追逐大矿梦的最后冲刺阶段书写了一笔完美的“接力”。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