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论坛

古代文人的诗意消夏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6/10 17:08:41

“消夏”之“消”,即消磨、打发的意思。消夏,亦即消磨、打发高温天气。空调、电扇、冰箱、冰柜……面对炎炎夏日,我们今天的消夏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翻新。而在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古代,人们没有这些,古代那些浪漫的文人又是如何消夏的呢?

赏景消夏法 在炎炎夏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景,是很多古代文人采取的消夏方法。唐代高骈《山亭夏日》:“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当然,也有的人不是走进自然,而是喜欢在自家的屋内或庭院赏景消夏。如宋代杨万里喜欢在月夜的庭院中闲步纳凉。为此,他写下了广为传诵的《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物理消夏法 这是古人最主要最常见的消夏方法。古人的消夏用具一般有扇子、凉席、瓷枕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唐代杜枚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少女们执扇追萤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呈现出一幅清新的夏夜纳凉场景。天热难眠,睡竹席最惬意,谓之为“凉席”。宋代蔡持正诗《夏日登车盖亭》曰:“纸屏瓦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就是充分利用竹具之凉来消暑,以至于燥热的夏日当午,竟将书抛之一旁,梦会周公去了。

精神消夏法 “六月红云不肯移,清心自合胜炎曦。”古人认为,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因此,古人非常看重通过心理减负来达到消暑纳凉的目的,他们常常以垂钓、品茗、弈棋等休闲方式来做到“心静自然凉”。宋代陆游在《夏日》中告诉人们,面对酷暑不要恐慌,要凝神静气,心静自然凉:“竹梢露滴惊残梦,荷盖风翻送早凉。暑用酒逃犹有待,热凭静胜更无方。”

当然,古人的消夏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赋诗赏画消夏、读书消夏、饮食消夏、建水屋消夏……如今,全国都在倡导低碳生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了解并学习古代文人雅士的种种低碳消夏方式,不也是一种诗意的享受吗?

聂顺荣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