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深
自小,父亲因工作缘故就一直很少回家,惟有过年过节时才回家一趟。即使在家,父亲也是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关心我们的学习。渐渐长大了,也渐渐明白了,且不得不承认:自己与这位叫“父亲”的男子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和不可割舍的情感。
父爱,似乎只有随着岁月沉淀才慢慢透着醇香——慢慢地我开始真正了解父亲和读懂父爱。一次,深夜独自在操场上听起了筷子兄弟的《父亲》,其中歌词令我感动不已,随之泛起我对父亲以往点滴的愧疚和感激。彼时,恰巧父亲来了电话,电话那头用极为平淡的语气说:“深,还够生活费吗?不够我给你拿去……”寥寥几句,却着实打到我心坎上去了,那一句平淡得几乎毫无感情色彩的话回想起足以让我泪流满面。“爸……我还有”我话刚出,就莫名地哽噎,无言以对,随之就是热泪盈眶。那一夜,我彻夜难眠。
父亲一向沉默少言,极难听到他的心声。一次和数位亲戚吃饭,在我去完洗手间回来站立门外恰好听到了父亲略带愧疚的一席话:“我长期在外,很少在家,很少关心孩子学习,我话又少,想和孩子沟通却又不知说什么……”父亲一番剖白,我不禁自愧何时有过这样深知自剖极痛却又毫无畏惧的自省?终于听到了父亲的心声,是欣喜?不,那是满腔沉甸甸的负罪感啊。
他一如既往沉默寡言,深沉地诠释着他那份爱,而我极想去和他沟通、去了解读懂他的内心,可次次到了面前却又难以启齿,欲聊点什么又找不到话题,欲平淡对之内心又很是不甘。
后来,在一次和父亲见面时,父亲滔滔不绝和我谈天说地,无话不聊。在这略显羞涩的对话中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努力和付出,努力地去改变以往不为丝毫所动的沉默性格,努力去寻求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努力去弥补当年身为人父的愧疚。看到父亲的努力,作为子女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主动张开怀抱去迎接父亲的爱?
更多时候谈及对父亲的最深印象,我亦如同朱自清一样,对父亲的背影有着莫名的情怀。我爱望着他在高墙上砌砖时清瘦的背影;我爱躲在他仅仅一次送我上学时骨瘦如柴却能抵挡寒风的背影;我爱想念着深夜孤灯下读着致家长信时的背影……大多数情况下,子女看父亲的背影多于看他的脸,因为啊,那严肃的脸总有一种让你心生退却不得靠近的陌生感,惟父亲的背影让你略感亲切。可是你要想透过那孤高的背影去了解这老男人的一生,读懂他的内心,简直是异想天开,但偏偏我们沉溺在看着父亲的背影自得其乐而毫无行动,常常捉摸不透,却又心生感动。
至今,我尚未与父亲有着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和记忆,但这份情感如同父亲的背影一般,如同父爱一般,随着岁月慢慢沉淀,慢慢透着醇香。
责任编辑:刘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