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印度之行,由于爱好和习惯使然,每到一地我总要把所见所闻写下来。
文明古国
印度是文明古国,古迹众多。在印度几天,我们参观了印度北部几个城市的文物、古迹,总的感觉,这里的古皇宫和古城堡均用巨石筑成,规模宏大,雕刻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首都新德里面积很大,有一千多万人口,但似乎不够现代化,没有高楼大厦,但树木很多。除了印度门、总统府广场外,不少地方比较脏、乱。所到的几个小城市就更落后了,房屋破旧,远不如中国的县城。沿途乞丐多,两极分化严重。但在印度社会秩序总的说来不错,没有看到打架斗殴的。穷人眼睛里流露的更多的是无助、无奈和忍耐,这很可能与他们信教有关——贫穷是因命不好,祖上积德不够,今世就这样了,修修来世吧!
办完出关手续,乘车去市区。机场到市区的道路不宽敞,车也开不快,到达市内下榻的克拉里捷斯酒店,已经是早晨5点了。这是座五星级饭店,条件不错,进门时连人带行李都要经过安检,让人有印度治安状况欠佳的感觉。此后在印度各地住的都是五星级饭店,都进行安全检查,但门卫态度友好,对进出的客人行礼问好。随后几天我注意到,在印度的宾馆饭店商店,服务员大都是男的。导游说,在印度,还是父权社会,妇女没有地位,就业的很少。
无处不在的小费
在印度,付小费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主动付就会向你索取。
刚到印度在酒店休息几小时后便外出,晚饭时才回到酒店,还未顾及将美元兑换成印度的卢比。这时,有人敲门,来的是酒店的服务员。他进门后走到床边,拿出五张一元的人民币,一张一张往床上放,一边嘴里数着:ONE、TWO、THREE、FOUR、FIVE。我明白了:早晨走时我没有在房间放小费。卢比还未换,小额的美元又没有,好在他拿来的是人民币,于是我拿出5元人民币交给他,才避免了尴尬。事后我连忙到总台兑换卢比,并特意兑换了一些小面额的卢比,以备付小费之需。此后每天早晨离开房间时在桌子上放30卢比(约合6元人民币)作为小费,酒店服务员帮助搬送行李时也付给小费。
在印度处处要付小费。如街头有吹笛子引眼镜蛇起舞的,街头摆造型的,如果你要照相都要付小费。记得在杰普尔皇宫,两个门卫邀我合影,照完相后其中一位用大姆指和食指捻着做出数钱的动作,向我索要小费;在印度进庙宇或博物馆要脱鞋,存鞋处要付小费;景点内的厕所也要收费。
在印度,付小费已成为正常收费的一部分。在印度旅行,身边不带零钱还真不行。
无奈的火车
在印度有一次乘火车的经历,列车晚点了4个多小时,加之车站的简陋和混乱,让我们见识了印度铁路的落后。
那是我们在阿格拉欣赏完泰姬陵后去印度教徒的圣地瓦拉纳西。
知道列车已经晚点,所以下午7点多的车我们8点多才来到名叫土特拉的火车站,发现车站与中国的车站大不一样:候车室与售票厅分设在铁道的两侧,房屋简陋,铁道边没有栏杆封闭,买票后无需检票自行上站台登车,站台上小商小贩很多,整个车站像个市场。我问印度导游马伊凡:不检票怎么知道旅客有票?导游说,车上要查票,但逃票的人也确实不少。
到了车站,马上有一群“红马甲”围上来为我们搬运行李,一次搬两只箱子收取100卢比。只见一个个红马甲将两只行李箱顶在头顶,稳稳当当地走上天桥,送到指定的站台。我们为他们的头顶功夫赞叹。在印度,男女老少都用头顶搬运东西,这种功夫是他们从小就锻炼出来的。
站台上人很多,因为候车室很小,加之列车经常晚点,什么时候到站没准,所以人们都聚集在站台上等候。只有少量的座椅,许多人席地而坐。除了乘客,也不乏流浪者与乞丐,张开着手,等着人们施舍。铁道上很脏,硕大的老鼠在铁轨间穿行觅食。导游说,在印度,家中有老鼠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家中连老鼠都没有说明一贫如洗了。
候车时有一列慢车进站了,站台上的乘客蜂踊而上。车厢里早就人满为患,挤得水泄不通,但人们还是往里挤,顿时乱成一团。看不到有列车员或站台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倒是有背着步枪拿着木棍的警察走过,但他们视而不见,可能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了。因为上车的人太多,那列车停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才慢悠悠地开走,车开时车厢的门都未关,门口站满了人,真为他们的安全担心。可能是车内人太多吧,有的行李包拴在车窗外的铁条上,奇怪的还有一辆自行车也拴挂在车窗外,叫我大开眼界。导游说,坐这种慢车的都是贫民,对这种拥挤和混乱他们早就习惯了。
夜深了,我们乘坐的列车终于到了。白天忙于参观,晚上在站台上等了3个多小时,早已疲惫不堪,顾不得车厢内混浊的空气和怪味,在车轮的铿锵声中,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令人震撼的圣河
列车终于到达恒河之滨的瓦拉纳西城。印度导游告诉我们,印度82%的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信奉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和轮回转世。印度教认为,恒河水是神圣纯洁的,能洗净灵魂的污秽,到恒河里洗一洗,可以洗掉一生的罪孽。
每晚7点,瓦拉纳西的恒河岸边,都要举行恒河崇拜灯仪,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都会赶来手持油灯崇拜恒河女神,祈祷得到好运和祝福。晚饭后我们向恒河岸边进发,市内店铺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使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更加拥挤。大轿车不能走了,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两人一组换乘人力三轮车。看着印度小伙弓腰使劲蹬车,又要避开路上的行人,既为他们的技术叫好,又不免为他们捏一把汗。
在导游指挥下,我们登上一艘游船,沿着河岸行使。晨曦中沿岸的景象尽收眼底:一群群年长的男女信徒在河中洗浴,以求洗去一生的罪孽;船上有的游客见状也将手脚浸入河中洗涤,净化自己的心灵;一盏盏用塑料纸折叠、里边放着鲜花瓣和蜡烛的河灯,在河中漂流,带去亲人对亡灵的哀思和祝福。
岸上,相隔不远有两处火堆在熊熊燃烧。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恒河火葬,周围的人是死者的亲属,他们在祷告,祝福亲人的灵魂升天。导游说,火葬前要将死者用恒河水浸湿,火化要用十几立方木材,用钱人有名贵的檀木,而穷人要火葬恐怕连廉价的木材也买不起。看来穷人死后要升天也难啊!
岸边死者灵魂在升天,河面上则是一艘艘小舟围在游船的周围向游客兜售小商品。是啊,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还要为生计忙碌,这就是人生。
向空荡荡的东岸望去,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在西岸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神庙宫苑上洒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圣地新的一天开始了。
俞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