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2011年,代县先后投资3.2亿元,在雁门关完成景点维修复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项目配套、生态环境治理、特色文化挖掘、旅游市场开发等6大类68项工程。将昔日荒凉破败的雁门关景区建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荣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殊荣,被命名为山西作家影视拍摄基地、山西“十佳”绿化景区和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并于去年8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雁门关国际边塞文化旅游节”,实现了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的成功对接。
雁门关开发的做法和基本经验
近年来,代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把开发雁门关,打造边塞军事、商贸文化旅游景区作为代县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头号重点工程。采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工队垫资、社会融资等办法,投资3亿多元,按照《雁门关文物保护规划》和《雁门关旅游开发规划》,将雁门关下被洪水冲刷、被沙石掩埋、被荒草覆盖的雁门古道彻底清理出来,铺设了青石板,砌起了砖垛口。从山底的阜戈坪蜿蜒曲折盘桓而上,直达关顶。古道两侧,栽树种草,绿化美化,改善了生态环境。沿途还修复了观音阁、壮士亭、马公杀虎处和虎啸瀑、云际泉、雁池等景点、景观,游客从古道登关,可以尽享登山的乐趣,感受雁门古关的雄奇。
为了再现雁门商贸昔日的辉煌,县委、县政府还把开发阜戈寨和雁门关村列入雁门关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在过去的遗址上按照传统风格,复建了阜戈寨民俗文化村。开设了仿古客栈、商号、手工作坊,建起了晋蒙会馆。雁门关已经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边塞军事文化和明清商贸文化旅游景区。正式投入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可带动1万人就业。雁门关风景区的成功开发,有效地改善了雁门大地的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恢复了原来山峰峻秀、雁阵穿行的历史场景,展现出关隘要塞的宏伟雄姿,为代县乃至忻州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实现经济转型选中了新的突破口。
回顾三年来雁门关开发的历程,有如下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领导重视,科学决策,是搞好雁门关开发的关键所在。各项工作要落实,领导重视是关键。代县的旅游开发真正当做头号工程来抓还是从2009年开始的。在此之前,县委、县政府即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专家教授举办了 “代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为代县开发雁门关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初,忻州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举全市之力开发雁门关景区”的重大决策。针对旅游开发工作涉及面广、牵动性强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县动员、上下同心,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从而保证了雁门关开发的顺利进行。
创新机制,多元筹资,是搞好景区开发的有效途径。雁门关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钱从哪里来?那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将政府由经营型转变为指导服务型,政府主要负责总体规划的编制,制订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积极争取旅游项目。旅游经营则放手交给主管部门、公司、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经营。同时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旅游投资多元化,从业社会化,实行官办、民办一起上的旅游开发格局,保证了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
强化责任,无私奉献,是搞好景区开发的根本保证。三年来,雁门关风景区管理局一班人自觉强化“责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投入雁门关开发的工作之中。局长王风岗除外出开会、出差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就第一个到达工地,山上山下来回跑,布置任务,督查进度,严把质量,每天少说也得步行十几公里。在他的带动下,管理局全体工作人员没有节假日,每天摸爬滚打在工地,三年干了过去三十年想干却没能干成的事,为代县的旅游开发立下了大功,打造出了新时代的雁门关精神。
雁门关成功开发带给我们的启示
必须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雁门关开发旅游必须首先搞好文物保护工作。在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时,我们首先聘请省文物局专家帮助制定了 《雁门关文物保护规划》,并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以《雁门关文物保护规划》为准则,制定《雁门关旅游开发规划》。对天险门、地利门等原有的文物古迹的维修,严格按文物保护规划进行,坚持修旧如旧,以还原文物古迹的本来面貌。对服务性的旅游设施则尽量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以展现代县丰厚独特的边塞文化、古建文化、民俗文化。从而达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必须处理好景区开发与当地群众利益的矛盾。在雁门关开发工程刚启动的时候,雁门关周边的群众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占地、修路、用水等方面曾漫天要价,给工程实施制造了不少麻烦。面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一方面给当地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大讲旅游开发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好处,一方面在工程实施中尽量照顾当地群众的利益。同时从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政府给予适当补贴,鼓励群众按照雁门关景区开发规划方案,自筹资金拆除改造旧村庄,建设高标准的旅游服务新村,把旅游富民的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必须深刻挖掘景点景区的文化内涵。在开发建设中,通过在雁门关勘察遗迹、遗存,走访文化名人、民间老人,收集实地实物、传说佚闻,根据历史资料、遗迹遗存、民间传闻进行综合分析论证,为修复文物古迹、开发旅游景点征得了详实的珍贵资料。以此为依据,通过修复关城、关楼和雁门古道等军事防御设施,突出雁门关的边塞军事文化特色。通过复建镇边祠和筹建雁门关军事博物馆,修建雁门关历代名人壁,设置杨家将和杨门女将雕塑群,突出雁门关的名关、名将文化特色。通过建设阜戈寨民俗文化村和雁门关边贸一条街,开设仿古客栈、商号、手工作坊,建设晋蒙会馆,展示昔日晋商的辉煌。突出古代州别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特色,力争把雁门关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边塞军事文化和明清商贸文化旅游景区。
郝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