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旅游

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3/14 13:00:34

    打造旅游引擎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只有增强文化底蕴,旅游产业才能迎来一片艳阳天。
    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从人文角度看,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首先,文化为旅游经济提供核心竞争力。现实中,旅游者的物质需求难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更难满足。而转换视角不难发现,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果设法突出文化特色形成区间文化特质,文化就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去支配经济活动,创新旅游发展。其次,文化给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国际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只有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才能使旅游业繁荣发展。一是树立“全民意识、全球意识、战略意识、经济意识、文化意识和精品意识”,凝聚各方合力,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不断发掘丰富灿烂、古老渊博的文化资源,加大实现对旅游线路和景点的文化包装力度。二是利用网络广告文化,扩大旅游市场,加大旅游促销;完善文化设施,打造旅游载体;依托文化团体,活跃旅游形式;开发文化产品,增加旅游效益;加强文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多措并举使旅游资源实现最大效益。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招商引资、集聚人才,突出文化主题,推出一批精品线路、特色纪念品、高品位旅游设施,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震撼力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下一步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增长点、发力点。各地纷纷打造“拳头”产品,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以长治市为例,城区聘请知名专家完成对东山文化旅游观光园区整体策划,打造“山水共融、生态共享、和谐共生”的文化、休闲、旅游和度假胜地;黎城县培育以黎侯虎为龙头的根雕、麦秆画、泥塑、民间刺绣、范氏老鼓等系列民间工艺品,推进民俗文化优势向旅游产品的品牌优势转变;武乡县投资5亿多元建设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编排了大型实景剧《太行山》,使八路军文化旅游在全国打响叫响。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正在推动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