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旅游
全球值得奔赴,山西太原入选!理由有三个…
▲雾锁龙城
汤柏铭 摄 图源: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4月12日,
携程口碑榜2025年度目的地榜单发布,
太原市入选三个榜单:
“2025亚洲100经典目的地”
“2025中国50艺术瑰宝目的地”
“2025中国100经典目的地”。
携程发布的2025年度目的地榜单,
基于用户真实口碑,
依托平台大数据算法,
优中选优凝练而成,
推荐了全球293个值得奔赴的好地方。
口碑榜列出太原市上榜理由:
访晋祠胜境探三晋文化
逛山西博物院体验太原古韵今风
探秘龙城的千年沉淀
让我们一一道来!
访晋祠胜境探三晋文化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承载着三晋文明的核心记忆与艺术精髓。最初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后逐渐发展为集建筑、园林、雕塑、碑刻于一体的文化瑰宝。
▲晋祠航拍
图源:山西晚报
1961年,晋祠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晋祠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晋祠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还是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最具有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实物孤例,跨越宋元明清至民国。
▲晋祠圣母殿
▲木雕盘龙
其中,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举世罕见的十字形古桥鱼沼飞梁和金代建筑献殿,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统称为“晋祠三宝”。
圣母殿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格和构筑方法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晋祠献殿
图源:晋祠博物馆官网
献殿,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鱼沼”。
▲晋祠鱼沼飞梁
图源:山西晚报
此外,晋祠还有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周柏生长于圣母殿北侧,周初所植,距今逾3000年。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屈,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
▲周柏 图源:山西晚报
圣母殿四十多尊宋代侍女像,是我国宋代雕塑遗存中的精华之一。她们中有的持印侍奉,有的肩负文职,有的洒扫梳妆,有的奏乐起舞,生动再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侍女像
图源:晋祠博物馆官网
“难老”出自《诗经》中的“永锡难老”,寓意生生不息、青春永驻。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长流不息,被誉为“晋阳第一泉”。2023年5月,断流三十多年的难老泉重现喷涌,泉水流量稳定,如今其地下水位超泉口1米以上。
▲难老泉
图源:山西晚报
晋祠是研究中国古代宗祠制度、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存宋至清代建筑100余座、历代碑刻400余通,堪称“三晋文化活化石”。2024年与天龙山景区共同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太原文旅的金名片。
▲金人台
图源:山西晚报
▲晋祠航拍
图源:山西晚报
逛山西博物院体验太原古韵今风
作为太原文化地标,山西博物院以建筑美学与文物叙事,串联起三晋大地从远古至明清的文明脉络,展现太原“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气质。
▲山西博物院
图源: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新馆于200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通过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展现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山西历史、文化、艺术。展览循历史脉络,聚文明亮点,将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山西的独特贡献作了精彩诠释。
▲晋国霸业展厅
▲文明摇篮展厅
▲夏商踪迹展厅
▲民族熔炉展厅
▲佛风遗韵展厅
▲戏曲故乡展厅
▲天下晋商展厅
▲瓷苑艺葩展厅
▲方圆世界展厅
▲玉韫华夏展厅
▲土木华章展厅
展品时代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清代,展品种类包括石器、化石、木器、陶器、青铜器、漆器、书画、石刻、玉器、瓷器、印章、钱币等,门类繁多,以诠释山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化亮点及特征。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鸟尊”
镇馆之宝鸟尊,是西周晋国第一代国君燮父的祭祀礼器,晋国建业兴邦的见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晋文化的源头,承载着山西这片黄土的厚重历史。
除了基本陈列外,山西博物院还经常举办精彩临展。目前正在展出的有“理想与光荣——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展”“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生死同乐——山西宋金墓葬壁画中的世俗生活”专题数字展等。
▲“生死同乐——山西宋金墓葬壁画中的世俗生活”
专题数字展
探秘龙城的千年沉淀
太原,别称为并州,古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河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太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军事、文化重镇,也是世界闻名的晋商都会,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古建、古寺、石窟、壁画、彩塑……太原的每一寸方土之间,都深藏着璀璨的“并州”“晋阳”文化。
天龙山石窟,集林、泉、寺、洞于一体,现存有石窟、古建、墓塔、碑刻、雕塑、壁画等历史遗存100余处,是太原地区保存东魏、北齐、隋唐时期地上文化遗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漫山阁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供图 王恩霖 摄
▲天龙山石窟第9窟下层观音、普贤、文殊像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供图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有晋阳奇观“凌霄双塔”、无梁建筑大雄宝殿、墨迹宝翰《宝贤堂集古法帖》等,更有以明代牡丹“紫霞仙”为代表的八千余株各色牡丹珍品。
▲太原双塔寺 冀晓峰 摄
▲双塔寺牡丹
双塔博物馆供图
龙山石窟,是佛道同山,除了佛家的童子寺遗址和摩崖大佛等,还有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道教石窟群,而且,一座山上居然有两处国保龙山石窟和童子寺遗址,在全国都极为罕见。
▲龙山的故事 李晋钢 摄
纯阳宫,最初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道观,现在是山西古建筑博物馆。馆内珍贵文物众多,尤以“纯阳三绝”著称,分别是涅槃变相碑、常阳天尊像和九宫八卦院。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外景
山西晚报记者 钟清 摄
▲涅槃变相碑
山西晚报记者 钟清 摄
北齐壁画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娄叡墓壁画、九原岗壁画、水泉梁壁画为代表的墓葬壁画,解读北朝时期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
▲徐显秀墓墓道
图源:山西晚报
▲徐显秀墓封土堆
图源:山西晚报
太原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而晋阳古城就是见证者。其城址遗址中,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城区遗址、宗教祭祀区遗址、墓葬区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可以完整展示唐代都城布局的大型文化遗址。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群俯瞰
▲晋阳古城遗址出土的空心砖
晋商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它是一座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馆。据史书记载该处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元为中书省,明、清为抚院,民国为督军府,新中国成立后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这里屡经修缮、改建和扩建,一直是山西政治中心。这里,见证了山西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更成为龙城的地标性建筑。
▲晋商博物院
晋商博物院供图
千年的沉淀也给太原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晋剧、莲花落、锣鼓等。
▲晋剧《傅山进京》剧照
图源:山西晚报
探三晋文化,
体验古韵今风,
探秘千年沉淀,
这样的龙城太原,
值得你来!
▲太原南中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