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文

大型公立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探索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赵艳兰 发布时间:2019/9/18 9:24:28

大型公立医院是指国家举办的三级甲等以上、在国内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任务和突发事件救治等公益社会责任的医院。医院档案编研工作是以医院档案资源为对象,对其进行收集、分析、研究、整理和加工,以满足医院和社会利用需求的工作。做好大型公立医院档案编研工作,可更好地存储医院历史记忆、传承医院文明积淀、弘扬医院优秀文化、增添档案利用活力、实现档案信息增值、服务医院改革发展、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一、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1.展示成果,见证医院发展过程


医院档案编研是以书籍、画册、展览、影视、音像等多种成果呈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形式编研工作的主题,呈现的都是医院某一时期或阶段医疗、教学、科研等的发展业绩和成果,以及广大医务人员医者仁心的崇高品质。如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汇编、新闻报道资料汇编、医院工作总结汇编、先进人物事迹汇编、荣誉谱、院志等,能反映出医院不同发展时期的成就和各方面工作亮点,见证医院某一领域或整体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2.弘扬精神,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医院档案本身就包含着文化要素,其编研成果更是医院文化精华和精髓的结晶。从各种编研成果表现的主题和思路综合考察分析,便可看到其背后凝结的是一代代医院人艰苦创业、发奋图强、努力建设和发展医院的心血和汗水,体现的是医院在发展历程中积淀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传承。


3.教育后人,培养优秀医务人才


医院档案编研成果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蕴含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如名医介绍、人物事迹汇编、院史回忆录等,其展示的榜样力量无穷,示范效应巨大,是激励后辈医务工作者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生动教材,能使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承继前辈们治病救人的仁心仁术,在岗位上磨炼成才。


4.存储历史,丰富医院档案馆藏


一方面,医院档案编研成果是围绕特定主题整合医院档案信息精华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档案资源。另一方面,一些编研成果不是,或者不完全是,或者完全不是利用现存馆(室)藏资料来完成的,而是按照编研主题重新搜集、挖掘、甄别、分析、整理、加工而形成的新成果。这种成果本质上是一种档案收集的高级形式,当然会扩大丰富医院档案馆藏数量和内容。


5.提高水平,优化档案管理内涵


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在编研工作中,从策划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整合编排,到文字编撰、图片筛选、音视频剪辑、展板制作陈列等,蕴含着大量的创造性劳动,是知识、技能和智慧综合运用的复杂过程。编研工作的开展,使档案人员丰富了知识、拓宽了技能、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水平。而编研成果的资料系统和内容集中性,使档案利用更方便快捷,更便于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二、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多年来重视发挥档案编研作用,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编研工作。


1.汇编突发事件资料,展示白衣天使风采


我院承担着国家和地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医院汲取既往对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诸如唐山大地震大救援等许多重大救治事件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证书、实物等留存的教训,注重做好此类活动档案编研工作。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型肺炎”疫情,山西省防治任务艰巨。我院作为救治定点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诊治患者,多名专家指导全省救治工作,全院上下积极参与“抗非”战斗,取得了“零感染零死亡”的医治成绩,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事后我们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存档资料,组织人员编辑出版了《战地黄花分外香》一书和《珍存降疫风采》画册。图书共60余万字,收录了相关文件、简报、通讯报道、表彰决定、文艺作品等信息资料;画册收录了反映救治工作全貌的纪实图片200余幅,并配以介绍救治概况等的序言和后记。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院选派了两批赴川医疗救治队,还院内接收灾区伤病员25名。前方后方医务人员克服困难,奉献爱心,创造了救治佳绩。事后我们及时编辑了内部刊物《抗震救灾特刊》,编辑出版了画册《不能忘却的记忆》。


2010年,在山西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中,医院派出专家坑口救治,院内也接收了23名转来的获救矿工伤病员。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救治,奉献天使爱心,创下了无一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的救治奇迹。事后我们编辑了内部资料《院讯特刊》,收录了相关文件资料,精选了封面及插页专版图片。


这些编研资料,多年来在上级及我院举办的摄影展览、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医师节等活动中被广泛利用,充分展示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高贵品质。


2.院庆契机开展编研,弘扬百年优秀文化


医院以院庆活动为契机,开展多种档案编研工作,抢救历史文化遗存,展示百年文化底蕴,凝聚鼓舞职工士气,激发广大职工振兴发展医院的正能量。


80年院庆时,医院就策划推出了“六个一”工程。即编写了一部《院志》;印制了一本画册《风雨80年》;拍摄了一部电视片《八十回眸满目春》;举办了一次图片展览《风雨八十载 扬帆再启程》;确立制作了院训、院旗、院徽、院歌等文化标识……今年是医院建院一百周年。早在两年前,院党委就作出了《关于实施百年院庆文化建设工程的决定》,明确了十大任务,重点突出编撰《百年院志》《百年专家回忆录》《百年历程画册》,举办《院史展览馆》四大档案编研任务。医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百年院庆办公室,全力推进任务落实。


《百年院志》在80年《院志》基础上分正编和副编两册共200余万字。正编收入了医院及部门科室沿革、各方面工作、主要成绩及大事记;副编收录了医院及科室工作具体数据、成果、著作、论文、奖项目录,正高职称人物简介、副高职称人员名录等,相比80年《院志》门类更齐全,内容更丰富,资料更翔实,图文并茂,达到了存史资政的目的。


《百年专家回忆录》的编撰,是抢救保护百年医院历史记忆的过程。自建院起、新中国成立初,我院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专家,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建设和发展医院及各个医学专业,从最初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到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从山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到如今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名称更迭,沧桑巨变,无不凝聚着这些先辈们的心血和汗水。这些医院的开拓者们,有的已不在世,有的年逾九旬,他们的承继者也年迈八旬。我们抓住这些名医有的尚健在的时机,以追述回忆前人或自己经历的医院变迁、学科发展、创业经历、奋斗历程的形式,编写出版了收录近百篇回忆文章的鸿篇巨著。回忆录每篇文章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也为院志和画册的编辑提供了强大支撑。新闻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是最重要的价值较高的档案信息资源。我们编辑出版了新闻作品集《足迹》、新闻作品目录汇编《媒体眼中的山医大二院》。


院史展览馆本质上也是编研成果的一种形态。我们对散存于山西省、北京、南京等地档案馆存储的有关我院的档案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和梳理,围绕医院不同时期名称变更和发展轨迹制作了展板,作为新中国成立前的部分先期展出,随后又根据医院档案室和征集到的图文等资料,制成展板展出。前期展览,重点介绍了我院前身——1919年4月成立的“中医改进研究会”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中医官办社团,在中医中药、中药科学建制化改造、中西医汇通、医药文献档案、医学科学发展等方面的业绩、影响和作用。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西医东渐,废止中医的思潮盛行,对早期医院之中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压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医院编辑出版了《医学杂志》96期、《审查征集验方》6册,发行了诸多教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交流、传承与传播留下了宝贵财富,堪称我国最早中西医结合理念践行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的展览,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前部分着重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来自祖国各地、支援山西医疗卫生事业的老专家们,为创建医学专业和发展医院,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奋发图强,振兴医院的业绩、成果和医院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后部分重点展示了承继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探究医理、钻研技术、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的历程,及医院改革开放40年来在环境面貌、规模设施、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成绩和变化。


这些集精撷粹的图文展板,集中展示了医院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追求医学科学真理,探索发展医学事业的开拓精神和医者仁心的崇高品质;展现了历代医务工作者为保障人民健康,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救死扶伤、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诠释了“医理博精,德能高邃”的办院理念。展览是进行爱国爱院教育的生动教材,昭示着后来人承继医院优良文化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前进,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还以展板为基础,编辑出版了《百年历程》画册、拍摄了一部纪实电视片;确定了院训、院旗、院徽、院歌等文化标示。通过系列编研活动,展示了百年老院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医院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取向。


三、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体会


一是要牢固树立大编研观念。针对多数医院档案室人员编制不够、人才匮乏的实际,医院档案部门应树立大编研观念,加强与其它部门和科室沟通与协作,联合或指导开展编研工作。我院主要档案编研成果多是多部门科室联合编研。二是应针对需求开展编研。医院档案编研应了解掌握医院和医务人员各种需求,确定意义重大、价值较高的主题开展编研。我院系列档案编研,顺应了需求,服务了文化建设和改革发展。三是以创新思维进行编研。创新即创造新的东西,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我院以创新思维指导编研实践,广泛挖掘室藏档案以外的信息资源,并组织多部门联合编研,系列编研成果揭示了一条真理:创新是永葆档案编研活力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