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形势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社区养老兼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优点,同时还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为此社区养老日益成为重要的养老服务方式。
一、“互联网+”社区养老的概念
“互联网+”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作为手段,以信息的开发利用为前提,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和扩散,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互联网+”在养老行业的融合与渗透,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社区养老,其实质是利用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向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此,从根本上来说,“互联网+”社区养老是以老人为中心,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依据老人的生理心理两方面的现实,探索出更多具有现实价值的服务方式,促进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
二、发展“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探索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现有的“四二一”主要家庭结构和养老院等机构发展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社区居家智慧养老的新型模式应运而生。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建立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以解决现有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养老服务个性化和针对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是最适合老年人及家人情感交流的养老服务模式,也最容易被老人及家人接受,日益成为托老首选。“互联网+”思维可以成为社区居家智慧养老产业新业态。该模式直接将服务老人养老需求和“互联网+”思维两种方式相结合,为居家养老提供实用、便捷的服务,是目前市场上未见却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全新养老模式,它能使社会居家养老服务更为专业化、个性化、针对化、快速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可以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三、“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发展新机遇
将互联网融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充分借助互联网在信息储存、传递、处理、维护等优势,为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生理身体方面和心理精神方面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其通过对信息传递交流沟通方式、优化配置、提升效率等手段来应对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现实困境。
1.“互联网+”社区养老能解决供需不对称、不匹配,供需之间适应性差的现实问题
由于存在老人需要养老服务信息与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的养老服务信息之间不对称、不匹配,进而造成社区养老的供与老人的需之间错位,供与需之间难以匹配、供需之间适应性较差。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包括信息接收、信息储存、信息交换、信息输送等方面的功能,给每一位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办“社区养老信息卡”;从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方面来讲,可以借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大数据处理包括信息接收、信息及时共享等方面优势,根据供需变化适时更新信息,从而为养老服务的供需调配提供各项养老服务,甚至为跨社区、社区之间养老资源的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这里的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是由供需两部分组成的,需求端由老人专用智能手机、智能电子手表等其他移动设置组成,而供给端就是可以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养老信息平台,能够及时进行信息的收集、发布,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便捷的特性,有助解决供需不对称、不匹配,供需之间适应性差的现实问题。
2.“互联网+”社区养老能助力社区养老服务多样化,同时能够适当满足老年人情感精神方面的需求
传统社区养老服务都是针对老年人生理需要的身体照料服务,还主要集中在简单的洗衣、理发、搀扶、体检等身体健康养老服务,鲜有涉及情感关怀、精神慰籍等精神养老服务。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借助大数据所特有的信息沟通便捷的优势,对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的各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有效影响。首先有助于大大扩展社区生活照料养老服务的范围。可以通过网购或者网上订餐、网上社区养老服务请求,大大扩展社区生活照料养老服务的范围。其次有助于提供商线上线下协同助力为老服务。对于提供商来说,利用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的线上线下协同社区信息平台可以帮他们拓展新的服务范围,实现规模化经济。最后,借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收集和反馈老人的各项社区养老需求,开展社区精神养老方面的活动。例如通过让老人参与社区性的老年互动平台,加入到社区范围内的互助型养老服务中,能够起到促进老年人彼此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辟老年人精神生活栏目和老年情感专线,促进老人间的情感交流,并安排专人对鳏寡孤独和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在线精神慰藉服务,有助于提高老人的精神满足程度。需要说明一点,就是互联网能够解决的老人精神养老方面的需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是非常有限的,亲人特别是子女的陪伴更易满足老人精神养老方面的需求。
3.“互联网+”社区养老能形成社区养老服务闭环,有利于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改进,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是由具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或者家人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出养老请求,然后社区提供上门或者日托的养老服务,最后备案记录所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服务模式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者说不足。然而“互联网+”社区养老可以改变这种现状,通过社区养老信息平台,能够及时觉察到老人养老需求的变化,这就改变以往被动接收养老服务需求才会提供养老服务的问题,从而有助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此外,通过这种信息平台的及时反馈,还有助于形成封闭的社区养老服务环,即养老服务需求——接收服务请求——提供服务请求——老人享受社区养老服务——老人网上评价——考核改进。通过信息平台还可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接起来,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4.“互联网+”社区养老能解决社区养老护理人员供给短缺和素质低下等方面的问题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置社区养老人员培训模块,通过在线教育或者网络课堂培训等方式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这样就能够解决其素质低下的现实问题。对于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的社会现实问题,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宣传,鼓励引导更多人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中,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社区养老服务业余爱好者提供平台;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课堂传授自助养老、互助养老方面的知识、技能,鼓励力所能及的老人自助养老或者进行互助养老,这种内引外培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迅速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在当前以先进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互联网+”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今天,将“互联网+”融入到社区养老中,充分借助互联网所特有的大数据处理、开放共享、及时便捷等优势,在政府统一规划引导之下,政府、养老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一定能够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的顺利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