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新闻媒体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新闻传播角色,其规范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流程,在广大民众心中一直占据权威地位。网络新闻媒体的到来,一度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两类媒体应继续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加快互动传播,实现互利共赢。
传统新闻媒体拥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他们通常有积极的价值理念、丰富的采编技能和采编方法,往往能够公正客观地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新闻和信息服务。目前,虽然有很多人都在使用新媒体,但他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并没有减弱,传统媒体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话语影响力,在新闻报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在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上,更加注重公正、客观,在评判标准上有基本的社会底线,能够很好地宣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管理体系完善,对信息的编辑、发布与审核通常要经过精心审查,这样一来,媒体对消息内容的控制力就比较强,避免了一些无用的、不正确的甚至反动内容的宣传。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书看报的人群正在逐步减少。据相关资料显示,报刊市场正在萎缩,曾经在街头小巷兴盛一时的报刊亭,有些都消失了,某些报刊营业额更是不断下降。有些报刊甚至面临停刊的命运。同时,由于传统媒体自身的属性,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相对滞后,信息更新速度较慢,时效性相对匮乏。
网络新闻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不受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发布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把自己收集的新闻迅速上传,而接收新闻信息的人也能够随时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体,网络新闻媒体信息的编辑制作,不需要借助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仅需稍作编辑,就可将所掌握的信息轻松发布,大大节省了资源。传统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通常有较为固定的受众群体,信息传播方向一般也是单向的。网络新闻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定化的模式。“网络使世界变小了”,这句话直接反映了网络世界的强大。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博客、微博等向社交媒体发布或者收集信息。同时,新型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进行评论交流,真正达到了天涯若比邻的效果。网络新闻媒体虽然有强大的传播优势,但在其发展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超越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在网上随意发表言论,这就使得这些言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网络新闻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有些从业者新闻职业道德低下,由此产生的网络侵权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侵权行为不仅让受害人不堪其扰,有的甚至会严重危害他人的健康及生命。与此同时,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举证的困难,又加大了人们维权的困难性。
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新闻媒体的支持;而传统新闻媒体也应借助网络新闻媒体的优势,加快转型升级。
一、优化新闻传播方式,实现新闻采访技能融合
传统新闻媒体要借助网络新闻媒体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改造传统媒体的产品形态,实现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采用文字稿件、静态图片甚至录音录像等多种多样的采访技能,建立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及时高效地传送信息并与受众形成良性互动。
二、完善立法机制,加强对虚假新闻的惩罚力度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有一些新闻领域的法律条文,但始终没有一部完整的新闻法。这部法律不仅涉及到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权利,同时更涉及到公民言论自由宪法权利的具体实施。完善新闻方面的立法机制,有利于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促进信息的充分沟通,减少不同利益群体的摩擦,扩大舆论监督,促进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法治化。另一方面,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不仅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更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于虚假报道,一经发现,必须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如此才有利于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三、提高新闻从业者素质,提升新闻作品质量
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是建立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能信得过、用得上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新闻队伍。而现在,由于对网络的交流空间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这就为一些文化中不健康的因素以及低级趣味提供了滋生和繁衍的温床,网络新闻经常出现思想道德和文化品位滑坡现象。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应时刻明白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和使命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崇高的职业品德,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事实为出发点,向社会大众报送准确可靠的新闻消息。
德国RTL电视台高级顾问汉斯·马尔说:“未来的媒体应是多形式的。”无论是传统新闻媒体,还是网络新闻媒体,都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媒体的嘱托,以开放积极的态度,与时俱进,借助新兴技术,不断升级优化新闻传播方式,实事求是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报道,努力为人民群众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作者单位:山西省监狱管理局 新闻服务中心)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