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文
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之我见
——以“晋品爱购 广电甄选”商城为例
笔者在晋中市、阳泉市等地驻站蹲点调研时,发现这里的许多名优特农产品存在“小、散、杂”的问题,缺乏较高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山西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如何发挥媒体力量,助推“县域农产品”形成拳头,打造好、宣传好区域公用品牌,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媒体力量?如何利用线上商城做强做大传统主流媒体自身品牌,在内容生产、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面扬优成势,加快市场融合?这是摆在主流媒体融合创新中的一大课题。为了攻克这一课题,成功打造“晋品爱购 广电甄选”线上商城,为媒体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提供了可能,市场也可通过电视视频媒介传递信息和价值,实现共赢。
“媒体+政府”,以信用为产品背书。作为官方主流媒体,自身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场景下,主流媒体的权威作用、品牌赋能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山西广播电视台晋中记者站以晋中市为样板,联合各级融媒体中心集中发力、合力宣推,探索以“媒体+宣推+电商”的模式为晋中农特产品站台背书。同时,联合产品原产地、源头生产企业构建企业抱团取暖、品牌共建、渠道共享的循环体系。
“媒体+文化”延续品牌生命力。文化价值是延续产品品牌生命力的“金钥匙”,通过深挖晋中非遗在文化、健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涵,让非遗从线下走到线上,利用“媒体+电商+直播”等模式,让非遗产品更便捷快速地到达消费者手上,挖掘“晋字号”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培养受众文化消费理念,拓展非遗文化价值,使得直播荐品为农产品品牌延续影响力和生命力。
“媒体+内容”提升农产品价值。以媒体视角进行产地文化挖掘,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以视频为载体,展现优秀作品,用产地文化属性为产品进行定义塑型,进而实现价值赋能。优选名优特农产品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以“专业镇”“乡村e镇”为抓手,山西广播电视台晋中记者站发挥省级媒体联动、新媒体优势作用,推出新媒体“小屏宣推+闭环”服务,让晋中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叫响叫火,助力晋中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
“媒体+服务”牵线搭桥激活力。深挖广电媒体品牌价值、借助电子商务通道、拓展线上线下链条进行产业化、多元化推进,通过“媒体+品牌宣推”“媒体+乡村旅游”“广电+技能培训”等新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在实现以商城推动当地农产品“品牌响起来,产品卖出去”后,更多以媒体力量拓展销售之外的市场空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主流媒体赋能,大屏小屏联动。短视频、推文、直播带货等融媒体产品结合前沿科技,引进成熟的线上销售思路,构建具有广电特色的带货新赛道,培养一批广电特色的带货达人,从而树立“晋品爱购 广电甄选”品牌,打造依托山西、面向全网的销售品牌;以“专业镇”“乡村e镇”和各市(县、区)的区域品牌为主题,设计并制作有关农产品的文化类纪录片节目,以纪录片形式的电视宣传载体来重新定义产品概念,吸引观众的文化归属感,展示区域及全市的农产品、文化产品的文化沉淀;以官方新媒体矩阵为主,以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新媒体为辅,开展“小屏”新媒体联动,制作统一新媒体产品联合发力、统一宣推、共同运营;将商城链接统筹挂靠各参与单位新媒体矩阵中,交叉轮流宣推;打造网络直播IP,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主持人引领作用,对产品进行代播和品牌代播,完善直播带货分发机制,助力当地农产品品牌孵化塑型。
“跨产业、跨产品”联合推广。充分挖掘原产地文化旅游资源,以走进原产地为营销策划点,将“产品”与“产地”相结合,形成农产品与旅游的跨界融合,既充分体现原产地农作物的原始本色,也可以拉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农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结合,形成农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的产品相融合,例如,平遥牛肉与平遥漆器的跨产品推广,形成一个“平遥”多种“产品”的跨界组合。
在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通过融合创新,更好地扮演了资源整合的粘合剂和催化剂角色,实现了行业之间的相互整合和融合、品牌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诠释,让产品、品牌从平面到立体,由表层进入纵深,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认可,由视觉、听觉的实践体验到联想的转变,使区域内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更具张力。通过融合创新,传统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传播效果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当今时代转型中,主流媒体依然面对诸多挑战,积极回应国家战略和国家需要,不断增强媒体舆论影响力、公信力、创新力,这是走出“媒体+”新路径实践与探索中的发展之本、力量之源。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 吴鹏林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