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全国各地发生了数起校园伤害事故,学校的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要求加强学校安全问题的文件连续下发,省、市、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也召开了好几次。当年又逢大同市在进行城市建设,多处修路,交通拥堵,在这种情况下,大同市实验小学干部和教师对于“六一”是否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参观云冈石窟有两种不同意见,同意的认为这是我校的一项的传统活动很有意义,特别受师生家长的欢迎,不应该取消,反对的人认为每次组织参观云冈石窟的活动要租车走近一个小时,市里修路交通拥堵更不方便,云冈石窟景区面积大,六百多学生有点不好管理,再加上现在安全形势如此严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给自己找麻烦,不要组织了。风声不知怎么传到了学生耳朵里,学生们各自找到班主任强烈要求继续组织活动,有几个学生还跑到校长办公室陈述了应该组织活动的理由。 于是学校组织师生家长围绕应不应该开展这次活动,怎样组织,尤其是如何保障安全展开了讨论,最后达成了共识:此项活动能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是一项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的很有意义的活动,应该继续坚持。是有安全风险,但通过有效的措施可以避免,不能因为安全问题停止校外活动。 针对安全问题,在活动前和活动中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制定安全预案,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并报请主管部门批准。二是对师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尤其是针对此次活动的交通、食品、自护等知识的培训。给家长一封信,请家长给予配合。三是与有关部门协调,确保师生平安。与交通管理部门协调,确定出行的时间和路线,尽量避开高峰期和拥挤路段,在学生行走的路段有专人维持秩序。与公交部门协调租用车辆的检修和司机的调配工作。与云冈石窟管理部门协调,取得游览的最佳路线,了解注意事项,游览中获得相关支持。由于宣传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得力,本次参观活动顺利进行。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需要反思的是,上述案例面上呈现的是一次活动的开展,实质反映了安全观的问题。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就是在高举学校安全的旗帜下,学校安全观的扭曲。由于学校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安全已成为学校心头之痛。为了安全起见,有的学校,严禁校外活动,限制校内活动,严控活动范围;有的学校体育课原有的游戏、铅球、鞍马等取消了,传统的远足、郊游不组织了。这是一种消极的安全观,案例中学校部分干部和教师由于安全问题反对组织参观活动也是消极安全观的体现之一。 这种消极安全观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体能低下,背离素质教育,泯灭学生天性,降低社会化程度。我们应树立积极的安全观,即辩证地处理好安全与育人的关系,着力于制度与措施上的完善,从积极的方面减少事故、消灭事故,避免因安全制度和防范措施欠妥善带来的负面影响或严重后果。在提高认识、加强防范的同时,对于可能涉及安全的活动,既不冒险前行,更不因噎废食,绝不能因安全废了教育。 其次,学校的安全工作需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案例中的活动正是因为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 得以顺利进行。除了校外活动,日常的交通、食品卫生、校园周边环境都需要得到交通、公安、食品卫生、文化、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才能为学生打造一片平安的天空。(作者系大同市实验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全国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模范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