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有了“摇钱树”
来源:
作者:王俊菲
发布时间:2011/12/1 10:45:40
走进和顺县牛川乡化南沟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栋栋漂亮整洁的标准化菌菇大棚,这是该村今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新建的“华安菌菇创业园”。在村民眼里,菌菇产业是他们的“摇钱树”,更是他们的致富路。
菌菇扎根化南沟
化南沟村是上世纪90年代的扶贫移民村,新村位于牛川乡西南2公里处。全村有30户,91口人,398亩耕地,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元,属牛川乡贫困村之一。
今年,该村被列为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后,发展什么项目,发展什么产业能带领全村人民致富,成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难题。正当村干部头疼之时,省委驻牛川乡扶贫工作队山西农大工作队和县扶贫局领导深入该村进行实地调研,这给了村干部一个惊喜,同时也给全村人带来了希望。经过调研,农大工作队根据该村气候、资源、交通等优势,提出了在化南沟村实施菌菇产业项目,并承诺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在村民表决会上,群众很肯定地说“我们相信农大教授,相信党支部村委会”,群众的信任鼓舞了村干部开发菌菇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他们首先从试验示范开始,将原来牛舍改建为菌菇大棚进行种植,结果一炮打响。首战告捷,坚定了干部群众规模开发菌菇产业的信心。他们在充分利用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将“三联五帮”和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捆挷使用,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很快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菌菇大棚6座,改造建设2座,配套建设了制菌间、消毒间等生产设施,使菌菇在化南沟扎下了根。
贫困村有了“摇钱树”
今年6月,首批菌菇一上市便以优良的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按现在的产量,每个大棚年产菇两期,年产24吨,目前市场最低价每公斤4元计算,首批8座大棚年产值可达76.8万元,可实现利润38.4万元,仅菌菇创业园就使全村人均增收4200元。同时,每年可转化玉米棒、谷糠等农作物300多吨,又为当地农民增收18万元。
菌菇产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投资者前来兴办菌菇产业。今年浙江丽水庆元香菇、花菇项目落地化南沟村,他们采用土地入股的形式,联合兴建了“丽华菌菇开发园”,目前已建棚架式菌菇大棚8个,配套培育室、接种室、原种室、生产种室,并安装烘干、加工机器9台,不仅填补了当地香菇、花菇生产的空白,而且实现了菌菇产业的多品种开发和初级加工,为菌菇产业规模开发创造了条件。 现在,“华安菌菇创业园”、“丽华菌菇开发园”两个菌菇园每年可为化南沟村人均增收5000多元,难怪群众高兴地说:“整村推进使我们实现了一村一品,帮我们走上了富裕之路。”本报首席记者 魏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