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在怀仁县云中镇现代农业经济园,“香瓜园、番茄园、西瓜园……”200多个大棚整齐有序,满是随意飘散的瓜香和开怀爽朗的笑声。
在大棚里,阳光透过塑料薄膜照射进来,西红柿挂满了枝头,一眼望去硕果累累。棚主侯莲香说:“近年来,政府从经济到技术大力扶持,我们种大棚经济效益越来越高,一个大棚7分地,一年种3茬果蔬,就一茬西红柿棚收入3.5万元。”
11月27日,怀仁县亲和乡佳鑫农牧专业合作社与沃尔玛(中国)公司举行农超对接签约仪式,首个合作项目是订单生产50亩大棚西红柿,引进西班牙大红西红柿新品种——“印第安”,该县佳鑫农牧专业合作社将作为沃乐玛在山西唯一的西红柿供货基地。
与沃尔玛的对接,可以看到怀仁县趟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一县一业”的新路径,从云中镇的设施农业基地到新家园路庄的设施农业园区,再到何家堡的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颇具规模的温室大棚里种满了种类齐全的反季节瓜果蔬菜,先进的生产设施和科学的种植方式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链”。
2011年,怀仁县继续以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网络化营销为路子,新增设施农业蔬菜大棚1100个,全县蔬菜大棚总数已达到3354个,同朔地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势头强劲,而且设施农业发展迈出了七大步。一是利用典型设施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农民调整土地、协调解决贷款,调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城镇下岗职工等多方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基地建设,以弥补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的不足。三是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解决在设施农业建设、种植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五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和种植茬口,积极发展瓜、菜、菌类等适宜本地种植的新品种,实现全年生产、全年供应,追求效益最大化。六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推广滴灌、嫁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适用技术,加强生产全过程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努力提升设施农产品品质,打响蔬菜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七是加快了各乡镇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建设进度,壮大经纪人队伍,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设施农产品销售创造良好的交易流通平台,使怀仁县的蔬菜实现由“入市推销”到“盛装远嫁”的转变。
李福平是新家园镇尚希庄村蔬菜大户,除了管理大棚外,剩余时间就在村委网络信息室,上网了解蔬菜价格和市场行情。信息“高速公路”让李福平驶入“致富快车道”。在怀仁县,像李福平这样的农民正越来越多。
近几年,该县在金沙滩、新家园8个乡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全县设施农业面积也由350亩迅速增加到2400多亩,受益农民也由原先的500人猛增到4000多人,仅靠种大棚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多元。据了解,怀仁县累计设施蔬菜销售量达到2000万公斤,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16个,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同时,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带动下,该县设施农业发展做到了因地制宜,并始终体现了“一村一品”特色。
今年,金沙滩镇靠早春茬黄瓜的规模订单种植,平均每亩效益在1.5万元左右,实现了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解决了一家一户卖难的问题;云中镇 “芝麻密”香瓜比往年拱棚种植的提前60多天上市,创下了每市斤20多元的高价,亩效益达4万多元。 本报首席记者 张云
评论:让农民在土地上播种希望
设施农业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其在生产集约化程度、农业技术含量、产品品质和种植效益等方面具有节水、省地、聚能、高产、高效等特点,对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动植物生长的要求控制最佳生产环境,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实现了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技术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
“十一五”以来,怀仁县审时度势,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紧紧围绕“政府扶持、示范带动、打造亮点、壮大规模、创新模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板块推进、规模发展的模式,突出抓好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营销三个环节和兴建日光温室大棚、拱棚、打造绿色环保蔬菜三个重点,使全县发展设施农业用地达到2340多亩,日光温室蔬菜大棚3354个,带动农户2000多户、设施蔬菜种植户户均增收一万元,真正让农民在土地上种出了希望,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