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业

长子:畜菜产业撑起一片天

来源: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2/2/28 11:34:13

    发展养殖,做大蔬菜。长子县近年来通过全力发展畜菜产业,把“一县一业”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如今,畜菜产业不但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而且撑起了农民幸福生活的一片天。去年,全县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1088万只(头),畜菜总产值达到14亿元,为农民人均贡献超过40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那么,长子县是如何做大做强畜菜产业的?
因地制宜,确定畜菜富民工程
    长子地平水浅,气候温和,自古以来就有发展种养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青椒和庭院笼养鸡就曾享誉三晋。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一套科学的产业规划,加之受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全县种养业一直处于零散种养、分散经营、技术薄弱、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状态。
    如何把传统的种养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长子县立足县情,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教授多次考察,反复论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畜牧养殖和蔬菜产业的富民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2000万只畜禽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和设施蔬菜“双二十工程”,即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2000万只,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农民收入超过20亿元。
    为了把宏伟目标变为富民现实,使长子大地早日呈现“村村都有养殖场、户均两亩蔬菜棚、农民收入超矿工”幸福光景,全县上上下下每一个乡村都投入到发展畜菜做大畜菜的富民工程中。
迎难而上,倾力做大畜菜产业
    将宏伟目标变成真切的现实是奋斗的过程,更是迎难而上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长子县为了做大畜菜产业,他们下决心解决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关键问题。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对规模较大的示范园区,采取企业租赁、政府补贴、土地入股等方式推进;对专业合作社、规模相对较小园区,通过自愿转包、个人互换等方式予以推进。同时,配套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对流转三年以上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由政府每年拿出3500多万元对种养业实施补贴。对新建生贵式移动棚每亩补2000元、日光温室棚每亩补5000元;对新建1-5万只养殖小区,每只鸡补1元,5-10万只补2元,10万只以上补3元。同时由政府贴息为种养户提供小额贷款。
    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将全县125名农畜专业技术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实施“园员”工程,由财政出资为每个园区配备1-2名技术人员;每年组织技术人员、种养大户到山东寿光、河南正大等地学习培训;先后聘请国家、省、市专家200余人在全县巡回讲课,全县近4万种养户均接受了系统的科学种养技术培训。
    健全流通营销网络,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年吞吐农产品6亿公斤的龙城物流园区和30多个产地市场,培育种养业营销公司500多家、中介服务组织350多个、农民经纪人5000多人,形成了“政策扶持园区带、循环发展重生态、规模壮大产量高、农民增收富起来”的生动局面。
    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种养专业村246个,专业乡镇10个,万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62个,200亩以上蔬菜园区78个,畜禽养殖和蔬菜种植都走上了规模健康的发展道路。
注重内涵,力求畜菜产业做强
    长子县在做大畜菜产业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内涵发展,注重将产业做强。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基地有认证、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市场有监管”的要求,使全县得到认证的无公害农畜产品达到31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园1个。
    实施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广“龙头+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了江苏雨润、山东六和、山西大象等大集团,培育了方兴、生贵、瑞强、双龙等一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专业合作社696家,辐射农户3.6万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
    注重市场化拓展,紧紧依托示范园区,不断拓展观光农业市场,仅去年以来就吸引18000余人次观光体验。同时,他们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重,积极发展创汇农业,现在长子大青椒、番茄酱等农产品已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今天,畜菜产业,已撑起了长子农民致富的一片天!
本报首席记者 魏贵富